Skip to content

馬可福音6章

這世代門徒要興起

耶穌不住地行神蹟,人看見神蹟會有不同的反應,如格柆森的人看見神蹟卻害怕自己的經濟損失,要耶穌離開他們;而管會堂的睚魯對耶穌很有信心,他抓住耶穌,求耶穌醫治他的女兒;而血漏婦人也對耶穌十分有信心,她相信只要摸耶穌的衣裳襚子便能得醫治。神蹟會帶給人不同的反應,今天我們面對神蹟有甚麼反應呢?

一. 被人厭棄的耶穌 (v.1-13)

耶穌在伯利恆出生,但在拿撒勒長大,祂回到家鄉拿撒勒在安息日裏教訓人。在耶穌家鄉裡理應是有很多人認識祂,「這不是那木匠嗎?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嗎?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裡嗎?」他們就厭棄他(厭棄他:原文是因他跌倒)。」(v.3)但這些人看似與耶穌很熟,知道耶穌的出生和背景,但他們並不真的認識耶穌,他們是厭棄耶穌。「耶穌對他們說:「大凡先知,除了本地、親屬、本家之外,沒有不被人尊敬的。」耶穌就在那裡不得行甚麼異能,不過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治好他們。」(v.4-5)耶穌知道這些人並不真的認識祂,縱然他們看過耶穌行神蹟,醫病趕鬼,但神蹟帶給這些人的反應是甚麼? 他們仍然重視耶穌過去的出生與背景,覺得祂只是自己的同鄉,只是木匠,因此便厭棄祂和不信祂,覺得祂沒可能有甚麼能力。我們會否也會這樣? 我們不要只看人的過去,不要因著人的過去而認定他不能做甚麼。並且當時的人的心態會崇尚外來的人,正如我們常會覺得外來講員是特有恩膏。如果我們帶著這心態,都不是真正認識耶穌,我們只是著重別人的過去,著重別人從哪裏來,我們沒有認識到是神要用這人。因著這些人厭棄耶穌,所以耶穌在那裡不能行甚麼異能。神蹟是將人指向神,過透神蹟更認識神。這些人已經經歷過神蹟,但最後他們是厭棄耶穌,因為他們的心仍然很硬,就算耶穌再行幾多異能都沒有用,他們仍是不信。當時的人覺得自己認識耶穌,但他們的認識並不真實,他們不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不相信耶穌就是神的兒子。

二. 承接權柄與使命 (v.7-13)

耶穌帶著12門徒,一路上向他們示範怎樣行神蹟,現在耶穌差遣門徒兩個兩個自己出去。就像我們街頭佈道,也是兩個兩個出去,因為有屬靈同伴是很重要的。「耶穌叫了十二個門徒來,差遣他們兩個兩個地出去,也賜給他們權柄,制伏污鬼;」(v.7)趕鬼不單是關乎恩賜,最重要是權柄。當我們領受從耶穌而來的權柄時,我們便能趕鬼,鬼最怕的是耶穌基督的權柄。傳福音不單是將平安的福音傳給別人,也包括了醫病趕鬼,讓人經歷醫治和神蹟。「耶穌的名聲傳揚出來。」(v.14a)耶穌差遣門徒出去,門徒的責任就是傳福音,醫病趕鬼,但最終的目的就是將耶穌的名聲傳開。「並且囑咐他們:「行路的時候不要帶食物和口袋,腰袋裡也不要帶錢,除了柺杖以外,甚麼都不要帶;」(v.8)耶穌這次不在他們身邊,耶穌提醒他們不要帶食物和口袋,是為要提醒他們焦點不要放在物質上,耶穌提醒他們的焦點要百分百定睛在神國上。上一章講當神國的能力臨到時,帶來的改變是很大,能讓死人復活,能趕逐污鬼。因此耶穌吩咐他們不要將焦點放在金錢和物質上,要集中領受屬天的權柄和集中做傳福音的工作。「何處的人不接待你們,不聽你們,你們離開那裡的時候,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對他們作見證。」」(v.11) 意思是說傳福音是門徒的責任和使命,但人信不信不是他們的責任。人是可能不信的,但不信不要緊,耶穌叫他們離開時就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對他們作見證。把腳上的塵土跺下去是當時的人的習慣,正如當人要釘耶穌時,本丟.彼拉多洗手,這行動表明不關自己的事。同樣地,傳福音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所領受的使命,但別人信不信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只負責播種,當時間到時神便讓這種子發芽成長。但如果我們不去傳福音,這便是我們失職。這世代門徒要興起,耶穌放手讓門徒自己出去傳天國福音,為要讓他們成長。每一個世代都要如此承接,我們被培訓和裝備,同樣也要培訓下一代起來,讓他們一同承接使命。

三. 來進入新時代 (v.14-29)

這是一個甚麼時代? 就是門徒的時代。「耶穌的名聲傳揚出來。希律王聽見了,就說:「施洗的約翰從死裡復活了,所以這些異能由他裡面發出來。」」(v.14)當時耶穌行了很多神蹟奇事,但當耶穌的神蹟越發傳揚時,便引起了希律的注意。雖然耶穌行了很多神蹟,甚至名聲越來越大,但是沒有人相信耶穌就是彌賽亞。希律因著殺死了施洗約翰,他感到不安與恐懼,因此他覺得耶穌是約翰復活,因此帶來神蹟。施洗約翰被殺是因著勇敢講出真理,指責希律奪人的妻子,因此便被囚禁,也因著希律要面子和放縱情慾等問題,以致約翰最終被殺害。可能我們也不明白為甚麼約翰這麼勇敢傳講神的真理反而被殺,但這裏要我們看見的是,今章經文一開始說耶穌被厭棄,沒人相信祂是彌賽亞的身份,第14節說耶穌的名聲傳揚出來,而約翰也已被殺,這標誌著舊約的時代已過去,已進入一個新的時代,是新約的時代,就是神國顯明的時代。因著耶穌的緣故,神國已臨到眾人當中,神蹟已發生,但人卻厭棄耶穌,並最終將耶穌釘在十字架上。這標誌門徒的時代要起來,新約的時代要開始,舊約的時代已過去,門徒要起來承接耶穌所做的事,承接耶穌給他們的差遣和使命,來將神的國傳開。

四. 興起成使徒,與主同工 (v.30-44)

「使徒聚集到耶穌那裡,將一切所做的事、所傳的道全告訴他。」(v.30)他們從門徒成為使徒,使徒代表他們願意領受耶穌的差遣和願意按照耶穌基督給他們的吩咐來傳揚天國的福音、醫病趕鬼,讓更多人認識耶穌,領受天國的大能。門徒的生命不再一樣,他們能起來,承接耶穌的使命。當使徒聚集時很興奮,他們很想將他們二個二個出去傳道時所遭遇的事與耶穌分享,但耶穌的反應是,「他就說:「你們來,同我暗暗地到曠野地方去歇一歇。」這是因為來往的人多,他們連吃飯也沒有工夫。」(v.31) 「歇一歇」的意思是安息、使恢復的意思,這時耶穌不是要他們交待做了甚麼,耶穌在這時要他們重回神裏面得安息和得恢復。當我們每一次服事後,可能都經歷了很多神蹟奇事,可能我們也會感到很興奮,但耶穌要我們做的是回到神的關係裏,與祂連結,重新得力與恢復,甚至是將一切的榮耀來歸給神。當耶穌叫門徒與祂一同去曠野歇一歇時,那時眾人比耶穌快一步到對岸,當耶穌看見這些人急切地跟著自己,甚至比自己快去到對岸時,「耶穌出來,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因為他們如同羊沒有牧人一般,於是開口教訓他們許多道理。」(v.34) 耶穌的服事不是因著服事而服事,而是出於憐憫的心腸,因著祂對人的憐憫,祂願給予更多,縱然這是他們要安息,親近神的時間。耶穌沒有因疲憊而將服事放一旁,耶穌因著對人的憐憫心甘樂意地給予。我們面對著眾人的需要時,我們是帶著憐憫的心來服事,還是我們會按著自己的需要來將服事放一旁? 我們的服事是為服事而服事,是像耶穌一樣看見別人真實的需要,看見他們不認識耶穌的艱難,因此而願意給出去。

「 天已經晚了,門徒進前來,說:「這是野地,天已經晚了,」(v.35)這裏兩次強調天已經晚了,甚至門徒也向耶穌說:「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裡去,自己買甚麼吃。」」(v.36) 其實耶穌是否不知道天色已晩,不知道他們的需要? 耶穌連人心裏的需要都知道,何況身體的需要。耶穌在這裏不做任何事情,其實為要給門徒一個平台,讓門徒能主動地起來供給這些有需要的人。但門徒的眼光只停留在地面上,他們只覺得眾人要散去,讓他們自己買甚麼吃,這就是門徒眼光的限制。但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v.37a) 耶穌將門徒的焦點重新調整,耶穌要他們給這些眾人吃。但門徒又回到地上的層面,「門徒說:「我們可以去買二十兩銀子的餅給他們吃嗎?」」(v.37b)。「耶穌說:「你們有多少餅,可以去看看。」他們知道了,就說:「五個餅,兩條魚。」」(v.38)耶穌不住將他們的焦點從地上轉回天上,讓他們看見神國的可能。今天我們跟隨神去服事時,我們也要有一個天國的眼光,不要只停留在物質界的眼光上去想我們可以做甚麼,而是要去看在耶穌裏面我們可以做甚麼。耶穌知道他們這一刻仍然未能突破,仍然還未有天國的眼光,但耶穌沒有責備他們,耶穌教導他們如何做。「耶穌吩咐他們,叫眾人一幫一幫地坐在青草地上。」(v.39)耶穌不是自己叫眾人如何坐,而是吩咐門徒,讓他們叫眾人一幫一幫地坐。縱然門徒眼光狹窄,未能突破,縱然這時他們仍未能成為使徒,縱然他們回到門徒的身份跟著耶穌一個個的吩咐去做,但耶穌沒有介意,耶穌帶著他們去做。「耶穌拿著這五個餅,兩條魚,望著天祝福,擘開餅,遞給門徒,擺在眾人面前,也把那兩條魚分給眾人。」(v.41)同樣,耶穌不是自己將餅遞給眾人,而是先遞給門徒,叫他們分給眾人。這時對門徒來說是很大的信心挑戰,因為他們親眼看過只有五個餅,二條魚,但現在他們要按著信心拿起耶穌所祝謝的餅和魚,並帶著信心分給這麼多人,這是信心的突破。同樣地,我們可能在跟隨耶穌的過程中會有信心軟弱的時候,甚至我們的眼光也會停留在物質界上,覺得有很多不可能,我們的眼光要調整,當我們與主同工時,要有屬天的眼光,並且我們要有屬天的回應,要按著耶穌的吩咐去做,當我們願意去跟時,神蹟便發生,「他們都吃,並且吃飽了。門徒就把碎餅碎魚收拾起來,裝滿了十二個籃子。吃餅的男人共有五千。」(v.42-44)為甚麼這神蹟能發生? 就是因著門徒願意調整自己的眼光,願意跟從耶穌的吩咐來給出去。我們進入了新的世代,領受了權柄和使命後,不要停滯不前,我們要來跟隨,要以一個使徒的身份,領受耶穌的差遣和話語,要一直地跟,與主同工。當我們與主同工,神蹟便發生。如在疫情中,我們要有屬天的眼光,縱然不能出外傳福音,我們也可以透過社交媒體傳福音,我們可以私下關心身邊有需要的朋友,去栽種,當我們願意這樣跟隨時,願意按著神的心意去做時,神的國便臨到,許多人便能得著飽走。

五. 用信心跟隨,將救恩傳遍 (v.45-56)

當我們在與主同工的過程中,我們要繼續地用信心跟隨。「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先渡到那邊伯賽大去,等他叫眾人散開。」(v.45) 耶穌為甚麼要催促門徒上船? 其實在約翰福音第6章14至15節記載,當時的人看見神蹟發生,便想逼耶穌作王來推翻當時的羅馬政府,因此當時的耶穌隨即催門徒上船,因為耶穌作王並不是按著人的心意來作王,所以祂帶著門徒去到伯賽大外邦人的地區,因為耶穌在祂的家鄉被厭棄,沒人來相信祂就是彌賽亞,因此耶穌離開猶大人的地方,去到外邦人的地方來讓人經歷神蹟。「他既辭別了他們,就往山上去禱告。」(v.45)當耶穌面對著眾人要擁戴祂作王時,耶穌的回應就是獨自上山來禱告,因此我們面對著別人的吹捧和高舉時,我們都要像耶穌一樣重回神面前,我們不要在這些被讚賞的聲音中迷失。當耶穌獨自禱告時,看似祂已離開了門徒,但其實祂的心並沒有離開門徒,「看見門徒因風不順,搖櫓甚苦。夜裡約有四更天,就在海面上走,往他們那裡去,意思要走過他們去。」(v.46) 縱然耶穌獨自上山禱告,但祂的心仍時刻地記掛門徒,當門徒在這些風浪中很辛苦和吃力地搖櫓時,耶穌便往他們那裡去。可能我們在擴展神的國過程中會遇見很多的艱難和風浪,會遇見很多不容易,和讓我們吃力的事,但這時我們並不是獨自一人,耶穌是親自來靠近我們。耶穌没有遺忘我們和丟棄我們,祂願意主動地來到我們身旁,為我們加力,祂願意為我們平靜風浪,願意在這艱難中與我們一同經歷。今天我們可能面對著疫情或不同的艱難,但我們要記住當我們跟隨神的過程中,耶穌看見我們一切的艱難,並繼續與我們同行。「但門徒看見他在海面上走,以為是鬼怪,就喊叫起來;因為他們都看見了他,且甚驚慌。耶穌連忙對他們說:「你們放心!是我,不要怕!」」(v.49-50) 耶穌主動地向門徒顯現,讓他們知道在風浪中,祂是與他們同在。當耶穌上了船後,「風就住了;他們心裡十分驚奇。這是因為他們不明白那分餅的事,心裡還是愚頑。」(v.51-52)雖然他們曾與耶穌一起經歷了很多的事情,但門徒仍然不明白耶穌是誰,他們仍然不認識耶穌。今天當我們去跟隨耶穌時,我們認識我們的神嗎? 還是我們裏面有很多框架、限制和不明白的地方? 但耶穌面對著門徒的不明白時,耶穌沒有責備他們,耶穌繼續帶領他們,「一下船,眾人認得是耶穌,就跑遍那一帶地方,聽見他在何處,便將有病的人用褥子抬到那裡。凡耶穌所到的地方,或村中,或城裡,或鄉間,他們都將病人放在街市上,求耶穌只容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凡摸著的人就都好了。」(v.54-56)縱然他們不明白,耶穌帶著他們繼續去經歷一個又一個的神蹟,讓他們服事中仍經歷神的國和認識神的大能。

耶穌要差遣門徒,要帶領門徒服事,是因著耶穌希望他們能興起,並且希望讓他們更明白他們所相信和跟隨的神是一位怎樣的神,讓他們去傳揚天國福音時並不是頭腦上的認知,而是讓他們所傳的是一個關係。我們也要檢視自己是否每次服事完便算,還是有尋求與神的互動和關係? 我們在過程中是否越來越認識神,我們所傳遞出去的是神國的能力和關係嗎? 因此不只是當時的門徒要興起,今天耶穌同樣呼召我們要起來作天國的門徒,讓人真實地經歷神的國。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