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耶利米哀歌2章

在神發怒的日子,轉向祂哀求

上一章講要明白神的管教,今章用很多篇幅來說神的刑罰怎樣臨到猶大國,詳細地描述了猶大國怎樣徹底地被摧毀,並也看見先知的心腸,看見耶利米因著自己國家的下場的那種心裏的痛苦。耶利米這角色很不容易,他是在南國末後40年供職的,在約西亞王時已開始事奉,他自己很敬畏神,不住地發預言和勸每一個王。但他卻被忽略,甚至幾乎失去性命,但他沒有因而幸災樂禍和陷在憤怒中,他反而為猶大國哀傷,因為他真的很愛他的民族和國家。耶利米自己這麼敬虔,但當國家遭難時,他都受累,被擄,雖然沒有記載他最後的下場,但傳說他是被打死的。對於耶利米來說,像是一直在事奉,但都看不見果效。耶利米一直向自己的民族說要回轉跟隨神,但到最後整個國家都傾覆了。其實這是很大的沖衝,因為自己所做的像是沒有果效,並且也沒有因著自己的敬畏神可以獨善其身,要一同承受苦難。如果是我們,很容易會有受害者心態或會抱怨神為甚麼自己也受災。有時候可能我們也會覺得自己很敬畏神,是應該蒙福的,但被別人的問題連累時,可能我們都會覺得為甚麼要一同受虧損。但耶利米並沒有這樣,他仍然為自己的民族哀痛,仍然站在自己的崗位上,為他們指出一條活路。

耶利哀歌第1至4章是離合詩,是按希伯來字母順序作起首,希伯來字母有22個,因此今章便有22節。前4章是用反差性的寫作效果來表達,因為整個猶大國的場境是很混亂,但反而這首哀歌是以很公整、有跌序、按字母作起首而寫成的離合詩來形容當時混亂的狀況,是一個極大的反差技巧。而最後一章因著情緒的爆發,因此不能按字母次序。

一. 神的怒氣向錫安傾倒 (v.1-12)

『主何竟發怒,使黑雲遮蔽錫安城!他將以色列的華美從天扔在地上;在他發怒的日子並不記念自己的腳凳。』(v.1) 今章也是以 “何竟”,即哀哉作開始, “腳凳”是指約櫃,即神發怒的日子已臨到,祂將以色列的華美從天扔在地上,耶和華的怒氣全然向錫安傾倒。

1. 吞滅一切的住處 (v.2-5)﹕神的憤怒像烈火一樣倒向整個猶太國,燒盡一切國家的住處,無論是宮殿或百姓所住的,一切的建築物,一切的保障都被摧毀。表面上是巴比倫入侵猶大國,燒毀整個城,但耶利米看見這是神所做的事,是神容許火燒毀整個猶大國。因此先知看事的角度與人不一樣,人看是巴比倫滅了猶大國,先知卻看見背後屬靈的根源是神透過巴比倫來滅猶大國。

2. 毀壞自己的聖殿(v.6-8)﹕這3節有三次 “自己的”,這是神自己的聖殿,但今天神親手毀滅。神向大衛說聖殿本來是為祂名而立的地方,祂要在這裏與祂的百姓一起,讓他們敬拜神,但今天神不要自己的聖殿。『他強取自己的帳幕,好像是園中的窩棚,毀壞他的聚會之處。耶和華使聖節和安息日在錫安都被忘記,又在怒氣的憤恨中藐視君王和祭司。耶和華丟棄自己的祭壇,憎惡自己的聖所。』(v.6-7a)神毀壞自己的聚會地點,並且不要節期,從此祂的百姓被擄到巴比倫便不能在聖殿守節期和安息日。並且事奉者神也不要,他們再沒有供職的機會,整個聖殿系統都被毀,神全部都不要。神一直讓聖殿存留是給百姓機會,讓他們能與自己重建關係,但今天聖殿這地方神丟棄了,像是徹底不要百姓,像是完全沒有機會了。可以想像神有多憤怒,即使過去百姓在聖殿裏設立偶像祭壇,神都忍耐,仍存留聖殿,希望有一天百姓能與祂再重建關係,但到這刻,神已不能再忍耐,祂連自己的聖殿也不要了,到了一個像是無可挽救的地步。

3. 全民落在審判中(v.9-12)﹕城被毀,聖殿也被摧毀,全民也落在受審判的下場。君王、首領落在沒有律法的列國中;先知不得見耶和華的異象;城中長老本來很有權柄坐在城門口,現在只能為國破家亡而哀傷;處女也光彩全失;所有人都面帶羞恥和哀傷,因為經歷了很大的傷痛,這是神對他們的審判。『那時,他們在城內街上發昏,好像受傷的,在母親的懷裡,將要喪命;對母親說:穀、酒在哪裡呢?』(12)很多人都被擄、被殺,城內很多孩童都沒有人照顧,並因肚餓而在街上找東西吃,在街上發昏,面臨餓死的邊緣。『這是耶利米看見的景象。耶和華丟棄自己的祭壇,憎惡自己的聖所,將宮殿的牆垣交付仇敵。他們在耶和華的殿中喧嚷,像在聖會之日一樣。』(v.7)本來聖會之日,民族聚集在聖殿是很熱鬧的聲音,但現在卻是被仇敵侵佔聖殿熱鬧的聲音而取代,這是很淒慘的景像,『我眼中流淚,以致失明;我的心腸擾亂,肝膽塗地,都因我眾民遭毀滅,又因孩童和吃奶的在城內街上發昏。』(v.11) 耶利米被稱為淚眼先知,因為他為著自己國家不住地流淚,甚至差點失明,這是先知的心腸。看見一群一直叛逆不聽自己的百姓、首領、君王遭難了,耶利米的心不是幸災樂禍,而是哀痛,這就是先知的心腸。先知是表達神裏面的情感,神是一樣地痛心。

二. 不顧罪孽,失去神顧惜 (v.13-17)

先知向錫安的民說話,是先知對他們的勸誡。耶利米說出為甚麼神的怒氣要向錫安傾倒,是因著百姓不顧罪孽,失去了神的顧惜。『耶路撒冷的民哪,我可用甚麼向你證明呢?我可用甚麼與你相比呢?錫安的民哪,我可拿甚麼和你比較,好安慰你呢?因為你的裂口大如海,誰能醫治你呢?』(v.13)先知看見耶路撒冷創傷是多麼的大,大得像海那麼深的裂口,沒甚麼可以讓她得安慰,為甚麼會這樣?『你的先知為你見虛假和愚昧的異象,並沒有顯露你的罪孽,使你被擄的歸回;卻為你見虛假的默示和使你被趕出本境的緣故。』(v.14)因為他們當中的先知只說好聽的話和愚昩的異象,全部都是誤導人的, “卻為你見虛假的默示和使你被趕出本境的緣故”原文是指一個誤導,他們所說的沒有顯露百姓的罪孽,誤導他們以致現在在被擄的境況中。當時並不是沒有真先知,耶利米是有說話的,但他們不聽,他們愛聽假先知的謊話,愛聽好的話,因此他們被誤導和引誘往錯誤的方向走,以致神不顧惜他們,下場就是被嗤笑,『凡過路的都向你拍掌。他們向耶路撒冷城嗤笑,搖頭,說:難道人所稱為全美的,稱為全地所喜悅的,就是這城嗎?你的仇敵都向你大大張口;他們嗤笑,又切齒說:我們吞滅她。這真是我們所盼望的日子臨到了!我們親眼看見了!』(v.15-16)為甚麼會這樣? 因為『耶和華成就了他所定的,應驗了他古時所命定的。』(v.17a) 神所命定他們犯罪就是會有如此的下場,以致仇敵都可以向他們誇耀。為甚麼會失去了神的顧惜? 因為百姓不顧自己的罪孽,喜愛聽不會顯露罪孽的話。這對我們也有很大的提醒,如果一直沒有人說出我們的問題,這是不好的。以色列人卻覺得很好,他們愛聽的就是不顯露自己罪孽的話,即使有人說,他們也不接受,也不要聽。我們會否也不想我們的權柄說出我們生命的問題? 即使他們說出來,我們不去接受指證,這是一個祝福嗎? 其實是一個災禍。我們愛聽甚麼說話呢? 只愛聽謊話或好聽的話? 忠言是逆耳的,我們不要只愛聽謊言、吹捧的說話、不會指出你生命問題的話,或單單喜愛與一些不會說出你問題的人在一起。當組長提醒我們生命不要做某些事時,我們會不喜歡嗎?這就是猶大國當時的光境,喜愛與一些不會說出他們問題的人在一起,他們到最後就失去了神的顧惜,落在審判中。但是否這樣就毫無盼望呢? 不是的,先知已指出了一條出路。

三. 呼籲錫安,流淚哀告神 (v.18-22)

縱然國家沒有了,與神相交的聖殿沒有了,百姓都落在審判中,是否就是已經定局呢? 耶利米努力地拉百姓到神的面前,他呼籲錫安來流淚哀告神,『錫安民的心哀求主。錫安的城牆啊,願你流淚如河,晝夜不息;願你眼中的瞳人淚流不止。』(v.18)其他的先知是向人說虛謊的話,真先知是呼籲人來悔改和認罪,叫人面對自己的問題,去流淚和認罪,去回轉尋求與神之間的關係。『夜間,每逢交更的時候要起來呼喊,在主面前傾心如水。你的孩童在各市口上受餓發昏;你要為他們的性命向主舉手禱告。』(v.19)耶利米鼓勵百姓即使在夜間時仍要起來呼喊,傾心如水,即將我們的心向神倒出來如同水一般,要為現在的慘況向耶和華舉手禱告,要流淚呼求。『耶和華啊,求你觀看!見你向誰這樣行?婦人豈可吃自己所生育手裡所搖弄的嬰孩嗎?祭司和先知豈可在主的聖所中被殺戮嗎?少年人和老年人都在街上躺臥;我的處女和壯丁都倒在刀下;你發怒的日子殺死他們。你殺了,並不顧惜。你招聚四圍驚嚇我的,像在大會的日子招聚人一樣。』(v.20-22a) 這可以說是耶利米的哀求,也可以說是耶利米叫錫安的民這樣向神哀求。這些事已發生,但可以求神的顧惜憐憫再一次臨到。當時的人餓到一個地步是要吃自己的下一代,因為城被圍困以致饑荒,先知和祭司在聖所中被殺,少年人、老年人在街上躺卧,處女和壯丁倒在刀下,是巴比倫殺害他們,但神的手容許,以致所有人不被顧惜地被殺盡。『耶和華發怒的日子,無人逃脫,無人存留。我所搖弄所養育的嬰孩,仇敵都殺淨了。』(v.22b) 耶和華發怒的日子,我們能做甚麼呢? 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向祂流淚哀告,求神的憐憫再一次臨到自己,因為我們相信神是不永遠發怒,且有豐盛的慈愛,先知知道這是神的屬性。

這章提醒我們不要像以色列人一樣,只愛看虛假的異象,聽虛假的默示,而不愛看自己的罪孽。另外,我們要有先知的心腸,當我們看見別人受苦時,我們要有憐憫和哀痛的心,要將人指向神,讓人在苦難中看見出路,看見神的憐憫和慈愛,看見盼望與機會。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