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路加福音15章

與父同心,同享歡樂

今章耶穌用了三個比喻,是回應法利賽人和文士對於祂和罪人吃飯的議論。法利賽人和文士好像很認識神的話語,守好很多的律例,但卻不明白天父的心,與神沒有關係,其實耶穌透過這三個比喻去讓他們看見自己的問題,看見自己需要神,耶穌呼喚他們要悔改,要回家,去明白天父的心。今天我們都透過這三個比喻去明天父的心,與神對齊,讓我們都一同回轉、歸正,這樣才能與天父同享歡樂。

一. 天父渴望罪人悔改 (v.1-2)

天父的心就是渴望罪人悔改。「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待罪人,又同他們吃飯。」」(v.1-2)上一章最後講到「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眾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因為他們都渴慕聽耶穌的道,他們看見自己的生命需要神。稅吏在當時被視為不潔的人,因為他們是為羅馬政府徵收稅款,別人認為就是賣國賊,是罪人。法利賽人覺得耶穌是拉比,怎可以接待罪人,還要和他們一起吃飯,他們接受不了,因此便私下議論。耶穌接待罪人,按神的聖潔標準,每個人都有罪,沒有一個是義人,法利賽人都是罪人,只是他們自以為義,覺得自己外在遵行了一切的律法,便沒有罪,其實並非如此,他們同樣需要耶穌,只是自己看不見。就像在母堂「生命樹心版十誡敬拜特會」中張師母分享的,我們都是歪一邊,一邊是混亂、混沌,一邊是律法、宗教,稅吏他們看見自己生命的混沌,但法利賽人看不見自己生命的歪和黑暗。耶穌來是要來拯救罪人,是呼召罪人悔改。第2節「接待」除了有接受、歡迎的意思,還有「期望」的意思,神的心意是期望每一個人都能悔改,得著救恩,神看每個生命都是重要和寶貴的,也包括敵擋祂的法利賽人,但法利賽人和文士不明白救恩,也不明白天父的心。因著耶穌就透過接下來的三個比喻來調整他們,讓他們明白神心,藉此也呼喚他們要回轉、悔改。當我們有不明白,有問題時,神是會來向我們說話,來調整我們,因為祂渴望我們能悔改、回轉,明白祂的心,求主幫助我們都能對神的話語有回應,能夠聽。

二. 天父不放棄尋回每個罪人 (v.3-10)

我們要與父同心,天父的心除了渴望人悔改,也是不放棄尋回每個罪人。今章第一和第二個比喻是有一個共通點,因為無論是牧羊人丟失了一隻羊或是婦人失落了一塊錢,他們都主動去尋找失落的羊或錢,並且直到找著(v.4、8)。「你們中間誰有一百隻羊失去一隻,不把這九十九隻撇在曠野、去找那失去的羊,直到找著呢?」(v.4)牧羊人丟失了一隻羊,羊會走失可能是因著不聽,偏行己路,但牧羊人沒有因為覺得只是丟失一隻而已,還有九十九隻,就放棄那丟失的羊,而是主動去尋找,直到找著,這代表每一隻羊在牧羊人的眼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牧羊人代表神,丟失的羊代表每一個罪人,也代表我們迷失、軟弱、跌倒的時候,原來神從不放棄我們,祂會主動去尋回我們每一個,將我們帶回祂的身邊,因此我們每一個在神眼中都是十分重要的。牧羊人把九十九隻羊撇在曠野不是代表不管牠們,而是代表祂願意去付代價、不放棄去尋找迷失的羊,這是天父的心,祂不願失落一個,並且願意付上最大的代價,就是犧牲祂的獨生兒子,為要得回我們每一個。我們信主不是偶然,是耶穌已付代價,透過不同人、興起不同環境來尋回我們,即使我們拒絕祂很多次,祂也一直不放棄。我們明白天父的心,明白天父的愛嗎?「找著了,就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回到家裡,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去的羊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v.5-6)當丟失的羊被尋回,是歡歡喜喜地扛在肩上,是完全的愛、接納和擁抱,還要邀請朋友鄰舍一同歡喜,那歡喜是大的。如果我們找回一樣不太重要的東西,未必會很歡喜,但當我們找回一樣很看重的東西,那份歡喜是很大的。「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天上也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v.7) 神藉此比喻去告訴法利賽人和文士,一個罪人悔改,神的心是很歡喜,在天上都要這樣為他歡喜。「較比為九十九個不用悔改的義人歡喜更大。」這不是代表真的有義人不用悔改,這是比喻那些自以為自己沒有罪,不用悔改的法利賽人,耶穌是讓他們明白天父的心。

「或是一個婦人有十塊錢,若失落一塊,豈不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地找,直到找著嗎?」(v.8)一塊錢相當於當時一天的工錢,對於一些人來說像是不太大的價值,如果我們丟失了幾十元,可能未必會這樣細細地找,但當錢的價值大時,例如丟失了一千或以上,我們都會細細地找。那婦人點上燈,打掃屋子,細細地(勤奮、謹慎地)找,直到找著,可見在婦人眼中這錢的價值是很大、很重要的。這比喻讓我們明白神看每個人的生命都是很有價值的,即使我們有時覺得自己生命很糟,沒有價值時,但神看我們是無價,是很重要的,祂要來尋找我們,直找到為止。「找著了,就請朋友鄰舍來,對他們說:『我失落的那塊錢已經找著了,你們和我一同歡喜吧!』我告訴你們,一個罪人悔改,在 神的使者面前也是這樣為他歡喜。」」(v.9-10) 找回一塊錢都這樣歡喜,何況尋回一個失落了的生命,這是極大的歡喜,是天上、地上一同地歡喜。天父的心是不放棄地尋回每一個罪人,因著一個罪人悔改而歡喜快樂。因此耶穌是在告訴法利賽人和文士,祂因著稅吏和罪人挨近祂,聽祂的道、悔改就歡喜,他們也理應這樣一同歡喜。我們的生命會否也有法利賽人的部分,覺得自已明白很多真理,有常常去教會,便自我感覺良好,以致慢慢沒有對準天父的心,裏面對人的生命沒有愛和憐憫,看不見別人生命的需要,也看不見自己的問題? 我們會因為罪人悔改歡喜快樂嗎? 例如參加完福音佈道、餐會後,我們會因為人的悔改歸向神而感到很喜樂嗎? 還是覺得很累,甚至覺得因為我是組長、神學生所以不得不參加? 裏面的心會否對靈魂沒有感覺,沒有與天父一同歡喜快樂? 求主透過這兩個比喻讓我們明白天父的心,也讓我們看見自己生命中需要被調整的部分,能同享那份屬天的喜樂。

三. 返回天父身邊,一同歡樂 (v.11-32)

大小兒子的比喻與前兩個比喻不一樣,前兩個比喻無論牧羊人或婦人都是主動尋找失落的羊/錢,但第三個比喻,是父親等待兒子回到祂的身邊。神主動尋回我們,我們都已被神尋回,都已悔改信主,但是否就足夠呢?我們在跟隨神的路上仍然都有很多問題,很多歪的部分,我們有沒有繼續悔改呢? 可能我們生命都有大小兒子的問題,天父也等待我們回轉,返回祂身邊。「耶穌又說:「一個人有兩個兒子。小兒子對父親說:『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他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們。」(v.11-12)按當時來說,父親還未死要分家產是等於詛咒父親死,可見小兒子十分叛逆,他拿了家產後便離開父親,任意放蕩,耗盡一切所有。我們生命有沒有自我、叛逆、不聽、堅持自己、偏行己路的部分? 如果我們活在自我中,無論外在擁有多少都不會蒙福,終會耗盡一切,不單金錢和家產,生命最終也會耗盡。「 既耗盡了一切所有的,又遇著那地方大遭饑荒,就窮苦起來。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人打發他到田裡去放豬。 他恨不得拿豬所吃的豆莢充飢,也沒有人給他。他醒悟過來,就說:『我父親有多少的雇工,口糧有餘,我倒在這裡餓死嗎?」(v.14-17) 「又遇着那地大饑荒」,其實是神興起環境,是神的恩典,有時我們在自我中不懂回轉,但當困境來到,甚至去到最低點(對猶太人來說豬是不潔,要去放豬代表是最低下的工作,甚至連豬的飼料也沒得吃),才懂得醒悟過來。因此有時神容許我們生命遇見困難、低處,也是對我們的愛,的確有時人在低處,走投無路時才懂得回轉依靠神。正如這刻小兒子就想起自己是有父親,想起父親口糧有餘,「我要起來,到我父親那裡去,向他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v.18-19)小兒子覺得情願回去當僱工,總比現在餓死好,代表在他心中覺得父親的愛是有條件的,覺得自己做了如此壞的事,回去父親必會責備他,甚至可能不把他當兒子,這也是我們常常有的想法,覺得父親的愛是有條件,做不好時,天父的愛也會打折扣。但我們從第19至24節看見那父親是無條件的愛、包容、接納,相離還遠時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他親嘴,代表父親每天都在等待兒子回家,才會相離甚遠時就看見。縱然今天我們可能也會有自我、堅持走自己路的時候,只要我們醒悟過來,起來回家,無論我們在任何光境中,或生命中哪一個部分讓天父傷心,天父仍每天張開手等我們回家,祂的愛是沒有條件的。第22節「袍子」、「戒指」、「鞋」分別代表兒子的榮耀、權柄、自由,當小兒子願意「醒悟過來」、「起來」,「到父親那裡」,他便從浪子變回兒子。並且當我們回轉時,天父卻要恢復我們尊貴兒女的身分,這不是靠做任事來換取的,是無條件。天父就是這樣期待著兒子能回家,甚至要「把那肥牛犢牽來宰了,我們可以吃喝快樂;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他們就快樂起來。」(v.23-24)

但原來這個家不只一個浪子,小兒子是離家的浪子,而大兒子是在家的浪子,雖然他一直常在父親身邊,但他的心與父親相離很遠,他不明白父親的心,父親因小兒子回家,十分歡喜,但他看見父親這樣歡喜,卻很生氣。第25至27節講大兒子生氣,不肯進去,原因是「『我服事你這多年,從來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你並沒有給我一隻山羊羔,叫我和朋友一同快樂。但你這個兒子和娼妓吞盡了你的產業,他一來了,你倒為他宰了肥牛犢。』」(v.29-30)「服事」的意思是作為奴隸般的服事,原來他在父親身邊服事是不開心的,覺得自己就像奴隸一樣,感受不了父親的愛,與父親的關係很疏遠,不覺得自己是兒子,覺得自己是孤兒,以致裏面有很多的比較、嫉妒。並且當這個敗家的弟弟回來,父親不但沒有責罰他,反無條件愛他,又為他宰肥牛犢來慶祝,但平時父親卻沒有給自己山羊羔,心裏十分不平衝,完全接受不了,因為在他心裏覺得要有好表現、好行為才配得父親的愛。其實這個大兒子就是比喻當時的法利賽人,耶穌接待罪人,他們便接受不了,因為他們不明白天父的愛是無條件的,他們不明白天父的心,即使守好律法,但與天父的關係很疏遠。「大兒子卻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就出來勸他。」(v.28) 其實父親不單等待小兒子回家,也在等待大兒子回家,父親對大、小兒子的愛是一樣的,因此父親勸大兒子,「勸」包含叫到身邊,召喚的意思,即父親召喚大兒子回轉。「父親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們理當歡喜快樂。』」」(v.31-32) 我們會否常和天父一起,常常在神的家中服事神,但卻感受不了天父的愛,常常覺得要有好表現,才配得著天父的愛? 甚至覺得天父不愛自己,愛別人多一點,覺得天父對自己就是吝嗇,卻祝福別人? 我們會否都有孤兒的心,常常服事神,但其實並不開心,裏面有很多奴僕的心態,充滿著比較、嫉妒、不滿足,對人沒有憐憫,也不能接納別人? 其實我們都像法利賽人一樣,天父也在呼喚我們回轉、回家,要歸正。我們要回復兒子的心,脫離奴僕的心,才能與天父同心,才能為著人生命的悔改,與天父一同歡喜快樂。其實我們已在父的家中,已得著了很多,要對天父有愛與信任。

不最後大兒子/法利賽人有回家、回轉嗎? 我們不知道,相信耶穌透過這比喻等待法利賽人和文士們回轉。今天天父也等待我們回轉,祂不放棄尋找我們每一個,我們在祂眼中都是十分重要、是有價值的,求主幫助離開一切自我,孤兒,明天父無條件的愛,明白天父的心,祂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求主幫助我們都能去愛每一個失喪的靈魂,因著靈魂得救、人的生命回轉便能歡喜快樂。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