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路加福音17章

預備自己,進入神國

這幾章是耶穌在地上最後的日子,祂往耶路撒冷、十架的方向走。

一. 行出芥菜種的信心 (v.1-10)

「耶穌又對門徒說:「絆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絆倒人的有禍了。」(v.1)包括門徒、法利賽人、文士,每個人也有機會絆倒人,即使沒有心,也會無意地絆倒人。有時我們無意間便會讓人跌倒,特別是自我的人,認為自己甚麼都對。若我們驕傲,不謙卑便很容易絆倒人。因此特別做牧者、小組長的要小心,我們要謙卑。「就是把磨石拴在這人的頸項上,丟在海裡,還強如他把這小子裡的一個絆倒了。」(v.2)絆倒人是很嚴重的事,會讓人屬靈生命下沉的速度比把磨石綁在人身上更快。「你們要謹慎!若是你的弟兄得罪你,就勸戒他;他若懊悔,就饒恕他。倘若他一天七次得罪你,又七次回轉,說:『我懊悔了』,你總要饒恕他。」」(v.3-4)耶穌說被人絆倒,如果不肯饒恕,這也成為絆倒人的事,因此耶穌教導我們要饒恕,並且饒恕之前先勸戒,若對方很自責便要饒恕他,而非等對方徹底悔改才饒恕。第4節不是講饒恕的次數,而是指若別人不住地得罪你,你便要不住地勸戒,若有自責的心便要饒恕。若一直數算著饒恕對方多少次代表沒有把事情放下,因此耶穌教導門徒無論多少次都要勸戒。「使徒對主說:「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v.5)這節記載「使徒」而非「門徒」,門徒的意思是學生、跟隨耶穌的人,使徒是被差遣出去為人醫病、趕鬼、傳天國福音的人,即使徒的屬靈生命應該是更進一步,但連使徒都說做不了,求主加增他們信心,那更何況普通會眾呢。「主說:「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菜種,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裡』,它也必聽從你們。」(v.6)耶穌說這不在乎信心的大小,而是在乎是否有真實的信心。桑樹的根是很深的,但耶穌說只要有真實的信心便可饒恕和不絆倒人。信心與自信不一樣,信心是對神的信任。有從耶穌來的真實信心,能完成理性上超越自己能力的事。「僕人照所吩咐的去做,主人還謝謝他嗎?」」(v.9)耶穌向門徒說不要效法法利賽人,法利賽人覺得為神做一點事便要得人稱讚,他們是驕傲的。耶穌教導我們要謙卑,服事神是份內事。甚麼使我們最容易驕傲? 可以思想一下我們最有把握和最擅長的是甚麼,求主幫助我們的生命能全然地除去驕傲。

二. 以信心領受,以信心進入 (v.11-19)

領受甚麼和進入甚麼? 就是神的國。領受神國需要信心,但如果再進一步進入神國是需要感恩。「耶穌往耶路撒冷去,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v.11)耶穌最後一次進入耶路撒冷,「經過撒馬利亞和加利利」的意思是指經這兩個地方中間的一條通道,然後耶穌便進入一條村。耶穌進入耶路撒冷其實可以不經過這村,這並非必經之路。「進入一個村子,有十個長大痲瘋的,迎面而來,遠遠地站著,」(v.12) 「進」的原文是帶著目的地尋找,不是這十個痲瘋病人去找耶穌,而是耶穌知道這村裏有十個人需要祂的憐憫和醫治,耶穌帶著愛去找他們。路加福音第5章記載耶穌曾醫治過一位痲瘋病人,那位痲瘋病人是說「主若肯,必能叫我潔淨了」,而不是說「主若能,必能叫我潔淨了。」,耶穌便摸一摸他說:「我肯,你潔淨了吧!」,相信這十個痲瘋病人聽過這事,因此他們對耶穌是有期待的。但今次耶穌的醫治方式不一樣,「高聲說:「耶穌,夫子,可憐我們吧!」耶穌看見,就對他們說:「你們去把身體給祭司察看。」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v.13-14)這是需要極大的信心,因為他們身上的痲瘋還在,要找祭司是需要很大的信心,耶穌是在挑戰他們的信心。「他們去的時候就潔淨了。」(v.14)當他們願意踏出信心的一步去找祭司便得潔淨了,如果他們站著猶豫,便得不著醫治。因此平時我們主日號角醫治時,弟兄姊妹要走到台前,這是信心的表現。

「內中有一個見自己已經好了,就回來大聲歸榮耀與 神,」(v.15)十個只有一個人回來感恩,這是優先次序的不同。當時律法規定痲瘋病人是要被隔離,很多病人被隔離一生直到死也不能見家人,與人完全斷絕來往,並且是被歧視的。當祭司檢查確實得潔淨後,還要再觀察七天,到第八天便要去向神獻祭,才可重新投入社會,與家人團聚,因此對於他們來說每分每秒都很珍貴。這九個痲瘋病人因著很心急想要見家人,以致沒有立刻回去感恩,可能覺得遲一點再去吧。這一個回來感恩的人,是因著將神放在第一位,而其他人將家人、自己重投社會的事放在第一位。耶穌是看我們感恩的心,而非方式。很多弟兄姊妹向神祈求祝福和醫治,當真的得著神祝福後,便急著與家人分享,沒有立刻向神獻上感恩,其實耶穌是看我們有沒有將感恩放在第一位。這感恩的人是撒瑪利亞人,其餘九個是猶太人。當時以色列分為南北兩國,北國被滅時亞述將撒瑪利亞部分人擄掠去其他外族的地方,與外族人一起住,而又使一些外族人遷去撒瑪利亞這地方住,因此撒瑪利亞人便與外族通婚,生出來的是雜種,而非純淨的猶太人,因此猶太人會看不起他們。這個撒瑪利亞痲瘋病人不單因著患病而自卑,且因著要與九個猶太痲瘋病人隔離在一起,便更自卑。相信這九個猶太痲瘋病人人聽到耶穌來很雀躍,但這撒瑪利亞痲瘋病人可能會覺得耶穌也是猶太人,耶穌是不會醫治自己,所以他對於被醫治是沒有期待的,但現在居然醫治,因此這對於他來說並非理所當然。而對九個猶太人來說,他們是亞伯拉罕的後代,覺得耶穌必定會醫治自己,因此他們覺得醫治是理所當然。我們要知道不是每件事都是理所當然,是理所不然。這位感恩的痲瘋病人也很心急與家人團聚,但他願意先歸榮耀給神。「耶穌說:「潔淨了的不是十個人嗎?那九個在哪裡呢?」(v.17)耶穌期待十個都會回來感恩。「就對那人說:「起來,走吧!你的信救了你了。」」(v.19這九個沒感恩的人只是得醫治,但沒有真正得著救贖;這撒瑪利亞人不單得醫治,也得著救贖。這九個人的心態像是覺得僕人為主人做事是應份的,覺得自己是主人,神是僕人,覺得自己永遠大過一次,這也是自我的問題。我們要對付生命中的自我,要將神放在第一位。

三. 看不見的神國已臨到 (v.20-37)

這段耶穌向門徒和法利賽人解釋神國是甚麼一回事。法利賽人有錯誤的觀念,覺得神國是有形的國,覺得彌賽亞來的目的是推翻羅馬政權,建立神國(有法律、政府、軍隊)。「法利賽人問:「 神的國幾時來到?」耶穌回答說:「神的國來到不是眼所能見的。人也不得說:『看哪,在這裡!看哪,在那裡!』因為 神的國就在你們心裡(心裡:或譯中間)。」」(v.20-21)耶穌來到世上就是神國降臨,祂醫病、趕鬼、行神蹟便是神國的顯明,只要接受耶穌,便能進入神的國。神國降臨分兩個階段,「只是他必須先受許多苦,又被這世代棄絕。」(v.25)第一是指耶穌第一次來到世界上,是被人棄絕,甚至被猶太人棄絕,要受許多苦。「挪亞的日子怎樣,人子的日子也要怎樣。」(v.25)第二個階段就是耶穌再來的時候像閃電一樣,祂再來的日子像挪亞的日子一樣,就是神要用洪水審判一切受造之物。挪亞當時用一百年時間造方舟,其他人都笑他,仍然吃喝嫁娶,沒有悔改,但當洪水來到時,除了挪亞一家,全人類都死了。而羅得當時選擇住在所多瑪這個充滿淫亂罪惡的城市,神的審判很快到,因為神要滅此城,但當羅得住在這城時,神的審判計劃延遲,直到他出了所多瑪城。因此神是一直給人時間和恩典去悔改,災難會突然來到,但在這之前神會向我們說話,但我們是否真得著提醒和警醒? 還是只顧著自己的事業、生活、家庭? 「當那日,人在房上,器具在屋裡,不要下來拿;人在田裡,也不要回家。」(v.31)代表不要被世界的事情去纏繞,耶穌提醒我們不要看重今世的生活,不要顧著享樂,而是要看重永恆。「我對你們說,當那一夜,兩個人在一個床上,要取去一個,撇下一個。」(v.34)因著不同心,即使家人或夫妻也會被拆散,可能丈夫眷戀地上,而太太眷戀神的國,因此即使睡在同一張床上,可能丈夫便被滅,而太太就被提。因此我們信耶穌要用信心努力預備自己進入神的國,神國第一次降臨,就是耶穌第一次來,是恩典和救恩;神國第二次臨到,就是耶穌再回來的日子,就是審判的日子,因此人要悔改,再不是絆倒人和不饒恕人。

整章耶穌教導人怎樣預備自己,怎樣運用芥菜種的心進入神國,我們靠自己是不能饒恕,不能對付自己的高傲,但當我們靠著耶穌便能做到。神的國已活現在我們眼前,我們要感恩進入,知道自己不配得,但神的恩典夠我們用。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