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馬可福音10章

Pure and Simple 進神國

這章距離上一章的結束約幾個月的時間,從這章開始距離耶穌上十字架還有幾星期,因此可看見往後的氣氛會越來越緊張,耶穌與宗教領袖之間的衝突越來越嚴重,因此耶穌更抓緊時間來教導門徒。耶穌要面對上十字架,又要面對宗教領袖的挑釁,並要看著自己的門徒仍很不成熟,因此主耶穌是承受著很大的壓力。但耶穌知道甚麼是最重要,祂也希望跟隨祂的人明白甚麼是最重要。上一章講我們是看見神國的基督門徒,神的國就是我們的終點和方向,但在這旅程中,我們有很多的複雜,我們要Pure and Simple進神國,否則在這前往神國的路上面,我們明明在前的也成為了在後。

一. 跟從神的意思 (v.1-11)

有法利賽人以可否休妻這問題來試探耶穌,當時有很多派別,其實無論耶穌答可以或不可以都會得罪一群人,因此這問題是帶著奸詐。但耶穌以回到天父的心意這角度來回答他們的問題,人的意思有很多種,但耶穌教導我們要看重神的意思,每一件事都要回到神最初的心意上。在休妻的事上,耶穌將他們帶回本來神創造的心意,即使是摩西吩咐人寫了休書便可休妻,但摩西是因著人的心硬才有這妥協的做法,但這不是神起初的意思。神起初的意思是「但從起初創造的時候,神造人是造男造女。因此,人要離開父母,與妻子連合,二人成為一體。既然如此,夫妻不再是兩個人,乃是一體的了。所以,神配合的,人不可分開。」(v.6-9) 神對婚姻的本意是二人成為一體,夫妻在神的眼中不再是兩個人,而是一個人,因此是不可以分開的,他們問這問題時要回到神的意思裏,因為婚姻是神設計的。「耶穌對他們說:「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辜負他的妻子;妻子若離棄丈夫另嫁,也是犯姦淫了。」」(v.11-12)在神的眼中夫妻結合了,便是永遠一體,因此不能隨意地分開,這不是神的心意,除非其中一方犯姦淫破壞了這一體,被動的一體如果要另外嫁娶也是因著他/她被離棄了,但在神的心意中並不是如此。從這事上耶穌教導我們處事的原則就是在每一件事上都要回到神的心意裏,在每一件事情上,無論是職場、家庭、政府倫理都不要用人的意思代替神的意思,按人的意思去做到最後只會帶來很多的混亂,人的意思有很多種,我們要歸到一個標準上,就是跟隨神的意思,要Pure and Simple,不要複雜。

二. 回轉學像小孩 (v.13-16)

當耶穌與法利賽人辯論休妻這事,並向門徒再多解釋時,「有人帶著小孩子來見耶穌,要耶穌摸他們,門徒便責備那些人。」(v.13) 門徒覺得他們正在討論嚴肅的問題,卻被打擾了,因此便阻止這些人。「耶穌看見就惱怒,對門徒說:「讓小孩子到我這裡來,不要禁止他們;因為在 神國的,正是這樣的人。」(v.14)不是說神國裏的全都是小孩,而是進入神國的人是有孩子特質的人。「我實在告訴你們,凡要承受 神國的,若不像小孩子,斷不能進去。」」(v.15) 如果我們不像小孩子這麼單純領受大人說甚麼便是甚麼,要加上很多自己的複雜和扭曲,那我們便無法承受神的國。因此我們每一個都要回轉學像小孩,我們在世界已經被污染,有很多複雜、政治化、世俗化和黑暗的思維進入了我們裏面,我們要回轉,倒空這些,要像孩子一樣單純。小孩子的心是很柔軟的,大人說甚麼便跟著做甚麼,並且小孩子的心是很敞開的,是很願意去領受的。但有時我們年紀大了,便堅持己見,不願意改變,甚至有時別人是想祝福我們,我們也會選擇不要,但小朋友是很願意被餵養,我們大人卻很不願意被餵養。我們要回轉學像小孩,才能進神國,神餵養我們甚麼,我們便吃甚麼,神說甚麼我們便信甚麼,不要添加很多自己的意思,要回轉學像小孩,要Pure and Simple。

三. 撇下所有跟從 (v.17-31)

「耶穌出來行路的時候,有一個人跑來,跪在他面前,問他說:「良善的夫子,我當做甚麼事才可以承受永生?」」(v.17),其他經文形容這富有的少年人是少年官,這少年人是一個謙卑的人,他跪在耶穌面前來請教耶穌當做甚事才可以承受永生,其實他的問題是充滿著矛盾,如果是承受,並不需要做甚麼來得著,例如我們承受遺產,根本不需做甚麼去得著,如果需要做甚麼才得著,那就不是承受,這是一個交易。因此少年人的心思是很不清晰,他是處於一個矛盾衝突中,他想得永生,但覺得不知要做得多好才可以得永生。「耶穌對他說:「你為甚麼稱我是良善的?除了 神一位之外,再沒有良善的。」(v.18)這少年官稱耶穌是良善,但除了神沒有人是良善,耶穌是問那少年官知不知祂的身份,問他是不是把祂看作神。這少年官很清楚神的誡命,並從小便遵守,因此祂是一個很乖的少年人,但他仍然良心不安。如果他覺得遵守了這些規條並且能督定有永生,那他便不用良心不安。少年官覺得即使守足規條,他也沒有把握可以承受永生,因此他便來請教耶穌。靠好行為進入永生是不行的,那少年官知道自己是欠缺了一些東西。但他的思維是行為導向,因此他問耶穌要做甚麼才能承受永生,他的方向錯了,因此耶穌要來幫助他,要來較正他。「耶穌看著他,就愛他」(v.21a)耶穌看著他就愛他,因為他很謙卑地來尋求答案,然後耶穌便把答案給他,「對他說:「你還缺少一件:去變賣你所有的,分給窮人,就必有財寶在天上;你還要來跟從我。」」(v.21b)很多人以為他缺少那一件便是去變賣所有給窮人,其實他缺少那一件是來跟從耶穌,而變賣所有是他跟從神的攔阻。我們都要來跟隨神,但我們也有要撇下的攔阻,對這少年來說這攔阻就是財富。很多人以為所有的有錢人要去變賣所有才能來跟隨神,如果變賣所有便可以跟從神,那所有的窮人便能跟從神。但事實很多窮人都不跟從耶穌,因為他們有他們的攔阻。我們要抓住的就是要跟從耶穌,但為甚麼有些人仍然缺少這一件? 是因著生命中有些東西不能放下。對於這少年人來說財富是他的障礙,可能對於他來說撇下父母是可以,而對有些人來說撇下父母卻是不能。「他聽見這話,臉上就變了色,憂憂愁愁地走了,因為他的產業很多。」(v.22)其實很可惜,這少年人來求問耶穌,他想知答案,耶穌將答案給了他,但他卻不接受這答案,他仍然帶著他缺少的那件離開耶穌,因此耶穌很感歎說有錢人進神的國是何等難,「耶穌看著他們,說:「在人是不能,在 神卻不然,因為 神凡事都能。」」(v.27) 靠著神不能撇下的都能撇下,相信如果這少年官繼續求耶穌幫助他,他一定能得幫助和解決,一定能歡喜跟隨穌,他不明白有耶穌便有一切,更何況那錢財。拿著錢財缺少耶穌,那損失比放下錢財得著耶穌大,因為有耶穌連財富都包括,並包括財寶在天上,但那少年官看不見,因為他眼光只看見地上,我們的眼光要放在天上,要簡單地看,不要複雜,耶穌說甚麼便是甚麼。

「彼得就對他說:「看哪,我們已經撇下所有的跟從你了。」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姊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姊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v.28-30) 我們要撇下的有很多,在乎是哪一樣攔阻著我們單純地跟隨神,我們會否在跟隨神的路上仍有很多的掙扎和障礙,以致我們的跟隨是原地踏步? 我們不要覺得撇下了便失去,耶穌告訴我們是有百倍的得著,但並且要受逼迫,這是套餐,得著耶穌也會得著逼迫,這是真信徒的記號。「然而,有許多在前的,將要在後,在後的,將要在前。」」(v.31) 雖然彼得撇下一切跟隨耶穌,但耶穌提醒他,如果不持續地跟隨,即使是第一批門徒,在前的也必在後,例如猶大,在前反而沉淪了,現在我們這些在後的可能會超越他在前。我們要撇下所有的跟從,單純地為著耶穌放下一切,我們不要複雜,不要計算會損失甚麼,要相信得著耶穌會比得著一切更好。

四. 效法主的服事 (v.32-45)

「他們行路上耶路撒冷去。」(v.32) 代表越來越靠近十字架,耶穌在前頭走,但跟隨的人很害怕,因為感到氣氛很怪,但也不明白。「「看哪,我們上耶路撒冷去,人子將要被交給祭司長和文士,他們要定他死罪,交給外邦人。他們要戲弄他,吐唾沫在他臉上,鞭打他,殺害他。過了三天,他要復活。」」(v.33-34)耶穌很清晰地向他們說在祂身上將會發生甚麼事,但門徒聽不明白,因為心裏仍然充滿世界的複雜,仍然用世界的系統來思想,因此仍然在想誰做大,誰得榮耀,他仍然想地的國,仍然想誰要做宰相。這也會出現在我們身上,我們信耶穌成為新造的人,但我們可能仍然帶著很多舊系統的思維,因此這些會塞住我們,以致真理不能進入我們的思維裏。我們要不住檢視自己的思想模式是否仍從世界而來,我們判斷事情的標準,看甚麼是成功或好是否以世界的看法來定呢?神國是與世界相反的,我們是否活在這相反中? 如果我們與還未信主的朋友仍然是情投意合,那我們仍然活在世界裏,仍未進入天國的文化中。「他們說:「賜我們在你的榮耀裡,一個坐在你右邊,一個坐在你左邊。」耶穌說:「你們不知道所求的是甚麼,我所喝的杯,你們能喝嗎?我所受的洗,你們能受嗎?」他們說:「我們能。」耶穌說:「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v.37-39) 雅各和約翰仍帶著世界的思維求,但他們答耶穌他們能喝耶穌的杯,其實他們不知道受十字架的痛苦是甚麼,他們以為答了便能夠坐耶穌的右邊或左邊,但到最後雅各與約翰真的為主受苦,一個是殉道,一個是年老時被流放到拔摩島寫啟示錄(看著所有同伴都離世,剩下自己一個,是很痛苦和孤單的)。「我所喝的杯,你們也要喝;我所受的洗,你們也要受;」,耶穌不單是向當時的門徒說,也是向真實跟隨祂的門徒說,耶穌的苦杯我們也要喝。「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v.41)其他門徒生氣因著他們都帶著相同的思維,他們也想問與雅各和約翰相同的問題,只是被他們先問了,因此耶穌教導他們不要像外邦人一樣的想法。外邦人的治理系統就是大臣操權管束,但神國誰為大便作眾人的用人,誰為首便作眾人的僕人,這是神國的文化,是作僕人的文化,是服事人的文化,不是作高位的文化,「因為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並且要捨命作多人的贖價。」」(v.45) 這就是耶穌的服事,跟隨祂的人也要效法耶穌的服事,並不是受人的侍候,而是去服事人,去捨己,去放下自己。我們要進入神國便要Pure and Simple,不要帶著世界的文化去跟隨神,要進入神國的文化,跟隨神很簡單,耶穌說怎樣做便效法祂怎樣做。

五. 不放棄的信靠 (v.46-52)

巴底買雖然是瞎子,但他比眾人都看得清楚,他聽見是拿撒勒的耶穌,「就喊著說:「大衛的子孫耶穌啊!可憐我吧!」」(v.47)他稱耶穌為大衛的子孫便等於承認祂是彌賽亞,連門徒也沒他看得那麼清楚。巴底買是瞎子,但他靈裏的眼睛看得很清楚。很多人責備他,不許他作聲,可能覺得他只是一個討飯的人,只是社會的最低層,而耶穌卻是高高在上,萬人敬仰,是很大的鴻溝。但巴底買沒有放棄,他抓住耶穌是他唯一的盼望,「他卻越發大聲喊著說:「大衛的子孫哪,可憐我吧!」」(v.48) 「可憐我吧」英文是have mercy on me,巴底買看見自己與耶穌之間的位置,他站對位置,他看自己在彌賽亞面前是要蒙受mercy的人。但跟著耶穌的很多人都不知道自己需要耶穌的憐憫,法利賽人不知道,門徒也不知道。其實我們在神面前只配受一個位置,就是要神的憐憫,不能要求再多,我們只配受神的憐憫,因為我們是切切實實的罪人,我們是最低層的人,神是高高在上。巴底買知道他唯一能抓住的就是神的憐憫,他認為沒有其他希望,除非神憐憫他,否則他沒出路。我們有沒有這需要神憐憫的認知? 我們知道自己是站在這低點嗎? 有時我們看自己太高,覺自己做得太好,認為神一定要祝福自己,其實我們只配得憐憫,我們只有一個出路,就是「除非神憐憫我」的出路。巴底買縱然被人責備,但他仍然不放棄地信靠耶穌,他知道這是他唯一要抓住的,這是他不放棄的信靠,無論遇上任何阻礙,他仍然要喊著耶穌。我們是否只抓住耶穌? 還是抓住很多其他東西? 我們不要放棄,縱然覺得神仍未應允我們的禱告,也不要因著這樣而放棄,我們只有一條出路,就是耶穌,要繼續信靠。可能很多環境告訴我們,叫我們不要作聲,但我們不要放棄,要繼續信靠。「耶穌說:「要我為你做甚麼?」瞎子說:「拉波尼(就是夫子),我要能看見。」」(v.51) 這與第36節耶穌問門徒的一樣,但門徒求錯了,而巴底買很清楚要甚麼,他不是要高位和榮華富貴,他知道自己是要神的恩典,就是要能看見。「耶穌說:「你去吧!你的信救了你了。」瞎子立刻看見了,就在路上跟隨耶穌。」(v.52) 巴底買很Pure and Simple,他就是不放棄地求耶穌,他求看見後便跟隨穌。

有時我們惖跟隨卻很複雜,有很多的條件和計較,不夠Pure and Simple,我們要學習回轉像孩子一樣Pure and Simple,撇下所有,專一地跟隨神,效法主的服事,耶穌怎樣做我們便跟著怎樣做,祂怎樣說我們便跟著聽,並且要不放棄地信靠,我們要Pure and Simple地進神國。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