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馬可福音2章

耶穌帶來的新酒超越宗教

上一章講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福音的起頭。耶穌來就是福音的起頭,耶穌自己就是那福音,福音就是耶穌。由今章起到第三章看見耶穌與當時的宗教領袖有很多衝突,並且衝突不住地升級,到第三章第六節已講他們要除滅耶穌。這是因著耶穌來到帶給他們太大的衝擊,他們感到不住地被耶穌挑戰,他們所有對人的教導和已經習慣了的事,都感到被衝擊。「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v.22b)惟有新皮袋才能盛載新酒,當他們仍然是舊皮袋,仍然在一個疆化裏面時,他們便接受不了耶穌。耶穌當時所做為當時的宗教領袖帶來很多的震憾,耶穌所做的是不住地衝擊他們的思維,不住地衝擊他們認為對的事。耶穌要他們明白耶穌到底是誰,耶穌要他們明白從神而來的應該是怎樣。耶穌要挑戰當時的文士和法利賽人僵化了的宗教,其實宗教化是很可怕的一件事,當人宗教化時是可以不需要神也可以運作,耶穌來是要打破宗教。耶穌來之前,人要尋求神是透求問法利士人、文士、撒都該人或腐敗的祭司,但其實找不到一條出路。直到耶穌來,他們才找到這條出路。當時的人被這些宗教來捆住,好像是唯一的一條路,但裏面卻無法與神建立關係,因此耶穌帶來這新酒是超越宗教。

一. 有赦罪的權柄 (v.1-12)

耶穌面對這癱子,不單單像上一章為他治病就算,耶穌看見他背後的根源就是他的罪,因此耶穌對他說: 「小子,你的罪赦了。」(v.5) 當時所有的文士便掀起反應,「這個人為甚麼這樣說呢?他說僭妄的話了。除了 神以外,誰能赦罪呢?」(v.7) 的確在耶穌來之前,沒有人能赦罪。當時的人不知道怎樣做才不會得罪神,他們便去問這些文士,這些文士便去教人甚麼事可以做,甚麼事不可以做。但如果當一個人向那些文士說真的做錯了,那些文士就不能幫助他們,他們就是有罪。即這些宗教領由沒法幫人解決罪的問題,他們只能告訴人甚麼可做或不可做。唯有耶穌能說: 「小子,你的罪赦了。」(v.5),除了神以外,沒人能赦罪,因此耶穌是告訴他們,祂就是神,祂就是有赦罪的權柄。因此為甚麼耶穌來就是福音,是好消息? 因為罪人有盼望,罪人能得救,因為今天有赦罪權柄的主來到,祂願意赦免人的罪,這是一個福音。過去他們只有宗教,但宗教裏沒有好消息,沒有福音。宗教只告訴我們要謹慎,要做好甚麼,如果沒有做好便是有罪。但這裏有一個好消息,就是耶穌帶來福音,福音就是耶穌自己,耶穌顯明祂有赦罪的權柄。「但要叫你們知道,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就對癱子說:「我吩咐你,起來!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那人就起來」(v.10-11) 那癱子能得醫治,是因為耶穌要讓人知道,祂有赦罪的權柄。因為如果耶穌單說一句: 「小子,你的罪赦了。」,可能別人都不會信,需要驗證,但耶穌給他們一個信號就是那人病得醫治。因著耶穌赦罪,那癱子的病就好了,那癱子的病是因著罪而來,耶穌透過此事顯明祂有罪赦罪的權柄,這就是一個福音,否則人仍然活在罪所帶來的咒詛中。如果人活著只能擔著罪的後果而沒有出路,人便很悲慘。但感恩耶穌來是帶來福音,我們的罪因著耶穌能得著赦免,而這些罪所帶來的咒詛,無論是心靈或肉體上的些權勢都能被打破,因此這是一個好消息,所以我們要歡喜快樂,因著耶穌來我們不再活在罪的轄制下。癱子的生命因著罪得赦免,能起來行走,我們的生命也會因著罪得赦免能起來行走。

二. 耶穌呼召罪人跟隨 (v.13-17)

耶穌不單有赦罪的權柄,並且祂是樂意呼召罪人來跟隨祂。我們本來與神相距很遠,但耶穌來就是要尋找我們,這就是一個好消息。宗教告訴我們有罪,我們離開神很遙遠,我們被神厭棄,這是讓人很痛苦的。但這裏告訴我們,耶穌來除了有赦罪的權柄,並且祂要來呼召罪人來跟隨祂。「耶穌經過的時候,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就對他說:「你跟從我來。」他就起來,跟從了耶穌。」(v.14)這個利未就是馬太,他來跟隨耶穌時很開心,並且叫很了很多的朋友,「耶穌在利未家裡坐席的時候,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因為這樣的人多,他們也跟隨耶穌。」(v.15)稅吏和罪人在當時有很多,能夠說自己聖潔的人很少,大部分的人都是被指控為有罪的人,大部分在宗教上都是不合格的人。其實所有人都有罪,那些以為自己很聖潔的人也是有罪,只是他們不知道。當這些稅吏來跟隨耶穌,這些法利賽人看見耶穌與他們一同食飯便說﹕「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嗎?」(v.16) 法利賽人受不住耶穌與稅吏一同吃喝,法利賽人是甚麼人? 是一群自以為分別為聖的人,他們就是完全使自己與任何罪無沾染的人。因此他們與罪人是沒有交往,他們是將自己完全地切割,免得沾染不潔。因此罪人在法利賽人面前是更沒得救的,他們覺得自己面對著這一群這麼聖潔的人,並且法利賽人會不住地向他們說他們是有罪的,叫他們離遠一點,因此他們是很沒有盼望的。但耶穌來是親近這些罪人,「耶穌聽見,就對他們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v.17)耶穌來是呼召罪人跟隨祂,宗教是拒絕罪人,但耶穌是呼召罪人,因此我們要思想我們現在有的是耶穌還是宗教呢? 我們不要像法利賽人一樣排拒那些有罪的人,我們不要說人有罪、不義等,這樣就是宗教。耶穌來是召罪人,這是耶穌的心,耶穌帶來的新酒是超越宗教。以前罪人在宗教面前是沒有盼望,是不被接納,但是罪人在耶穌面前是有盼望,這就是耶穌帶來的新酒,祂要震憾當時的宗教,要打破這些框框和枷鎖。

三. 耶穌是要尋求的新郎 (v.18-22)

法利賽人和約翰的門徒都問耶穌,為甚麼祂的門徒都不禁食? 「耶穌對他們說:「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新郎還同在,他們不能禁食。」(v.19) 耶穌其實是向他們說祂就是這新郎。為甚麼當時的人要禁食? 為的是等候彌賽亞。耶穌其實是向他們說祂已經來到了,祂就是以色列的神,祂就是要迎娶以色列這位新婦的新郎,祂已經來到了,那何需要禁食呢? 除非新郎已經離開了,便要禁食。耶穌是說新布與新酒的比喻,他們的宗教是舊的布和皮袋,現在耶穌要轉化他們的思維才能盛載耶穌所帶來的新酒。法利賽人和文士有的都是焦點錯誤的規條和宗教行為,禁食為的是尋求神,是為關係,而不是儀式。如不是以尋求新郎為中心的禁食其實是沒有意義的,耶穌是人要所尋求的新郎,新郎已經同在便不用禁食。如果禁食不是為了與耶穌連結,這禁食是沒有意義的,這只是宗教行為。我的信仰行為不要將它成為宗教行為,我們的信仰行為例如讀經、禱告和禁食是為著新郎,否則只是一些僵化、宗教化了的行為,是沒有意義的。例如如果我們覺得自己很敬虔,每早晨五點起床禱告,但如果只是像當時的法利賽人覺得自己很敬虔,但並沒有與神連結,也沒有因著讀經生命被神轉化改變,這都是沒有意義的。因此我們不要活在宗教中,我們要成為新皮袋,盛載耶穌的新酒。

四. 耶穌是安息日的主 (v.23-28)

當時守安息日很多事情都不能做,即使是現在,猶大人在安息中依然有很多事情不能做,他們仍然有很多的行為,但是沒有神,他們不明白安息日是為了甚麼。我們之前主日講第四誡時已講了很多有關安息日的信息,我們可以上網重聽安息日是怎樣的一回事。但當門徒掐了麥穗時,法利賽人便說,「看哪,他們在安息日為甚麼做不可做的事呢?」(v.24) 其實當神說有關安息日的事時並沒有說不可掐麥穗,只是說不可以收割,但法利賽人將這些複雜化說掐麥穗也不可以。耶穌來要打破他們的框條,耶穌用大衛來作例子,大衛疲乏時都可以食陳設餅,這陳設餅本來就是規定除了祭司外,其他人都不可以吃。但大衛當時與跟隨他的人疲乏,祭司都為他們打破規距,給他們吃,以人的需要為中心。「又對他們說:「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所以,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v.27-28) 神要讓人在安息日中得到更新,與神連結,安息日不是為了讓人在安息日受重壓。安息日為的是要人的需要在神面前得著滿足,因此耶穌在安息日行了很多的醫治,因此這很刺激當時的宗教領袖。安息日是讓人在神裏面身心靈得更新和滿足,「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耶穌是說安息日是祂設立的,因此並不是由人說安息日應該做甚麼或不做甚麼,人應該從耶穌身上來定義安息日應該如何,這就是新酒,安息日是要讓人在神裏面得安息、得更新,與神連結,這才是安息日的意義。

今章我們看見耶穌帶來的新酒超越宗教,我們會否久而久之都落入了宗教化、傳統化裏面? 神不想我們宗教化或傳統化,因此很多時候神都要我們變,讓我們保持彈性。我們要保持彈性,做一個新皮袋來裝載新酒。如果我們覺得一些事定了便不能改,那我們就是沒有給聖靈工作的空間。因此我們要甚麼都可以被神改,不要覺得過去一直這樣做便不可以改,我們要讓神有空間、有權柄做事在我們身上。我們要的是耶穌在我們中間,我們要的是不住來盛載耶穌帶來的新酒。今章讓我們看見,因著耶穌我們有盼望,耶穌救贖我們這些罪人,祂有赦罪的權柄,但我們帶給人的是這樣的信息嗎? 如果我們帶出來的只是宗教,只是告訴人「你沒得救了」,或我們排拒,這就很有問題,那我們便不明白耶穌的心,我們不要成為拒絕罪人的宗教。並且我們要反思,我們讀經、禱告、參與禱告會我們是否真的尋求神,還是只是為做而做? 我們要知道安息日,為的是我們要來到神的面前與神來連結。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