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以賽亞書56章

重建與神的關係,真有福

以賽亞書分為三大部份,第1至39章是神藉先知呼籲百姓要回轉行公義、守聖約,否則就會面臨滅亡;第40至55節是神的安慰和拯救的應許臨到被擄的以色列人;而第56至66章是神向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作出教導,讓他們知道神的公義標準並沒有降低,告訴他們重回耶路撒冷該如何行事。對被擄歸回的人來說,他們雖然回到自己的故土,但城牆、聖殿已全然被毀、住處都失去,整個耶路撒冷就是一個荒城。他們要如何重建、如何復興呢? 因此,神就藉以賽亞先知說話,讓他們知道神把他們帶回來,神同樣會幫助他們重建耶路撒冷,他們逼切面對的不是外在的重建,乃是生命的重建,若他們沒有看見過去被毀的原因,他們仍會落入困苦之中。神要他們更深明白,一切在於他們與神的關係。

一. 守神的約,進入真關係 (v.1-2)

從第1至2節,我們就很容易聯想起新約中天國八福的經文,確實天國八福中所提到的都是引用以賽亞書的內容,讓新約時代的百姓知道,神從未忘記他們,神的心意從沒有更改。「耶和華如此說:你們當守公平,行公義;因我的救恩臨近,我的公義將要顯現。謹守安息日而不干犯,禁止己手而不作惡;如此行、如此持守的人便為有福。」(v.1-2)從文字來看,神提醒他們有許多事要遵守,要守公平、行公義、守安息日、不作惡等,但其實真理是指同一件事,就是守神的約—安息日。守安息日不是DOING,是進入與神的關係。守安息日的意思,就是整個星期裡都預備自己(生命和生活的的層面上),好在安息日可以到神面前。例如當你看神的安息日為重要的時候,你會先處理心中的怒氣和不饒恕,因為你知道神看重關係;當你看神的安息日為重要的時候,生活許多的事情便會用心安排,預備守安息日。就像如果我們參與晨禱和敬拜聚會,我們就會預先把生活和工作上的事情處理好,好讓自己能出席晨禱和敬拜聚會。人要守公平、行公義和不作惡靠自己是沒有辦法遵行,唯有人回到與神的關係,生活以神為中心才能活出。其實神知道他們歸回耶路撒冷後,會面對許多艱難和缺乏,神不願他們因此做作惡事,甚至官長、領袖起來作欺壓百姓、掠奪資源的事。所以神一開始就向他們說要回到約中,因為當人與神有關係,一切都能得福。對當時歸回的以色列百姓來說,他們被擄後已沒有聖殿,也沒有安息日,現在他們要重新恢復以神為中心的生活。同樣,在我們還未信主前,我們的生活都是以自己為中心,但今天我們歸到耶穌基督的名下,我們就要把生活調整以神為中心,守祂的聖日,獻祭於殿前。

二. 愛耶和華的必蒙悅納 (v.3-8)

「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不要說,耶和華必定將我從他民中分別出來。太監也不要說我是枯樹。」(v.3)這裡的分別不是刀別為聖的意思,原文是由2個分別、分別所組成,強調分別聖俗、潔與不潔。而俗與不潔就是指外邦人和太監。當以色列人歸回耶路撒冷時,有外邦人和太監隨他們同行。這些外邦人和太監都願意與以色列神連結,但當時以色列的領袖卻不許他們守安息日。雖然在利未記22章24節和申命記23章1節規定太監是不可以進入耶和華的會(殿),但從第3至8節我們可以看見神悅納每一個願意祂連結、守祂聖約的人。太監是不能生育、生命有殘缺的人,他們是無法留後, 但神說祂使守神聖約的太監,在神的殿蒙記念、有名記、比有兒女的更美。而外邦人是不認識神、不尋求神的人,原本他們所獻的都不蒙悅納,但神說使守神聖約的外人進入神的殿獻祭。外邦人和太監原本都是生命有問題的人,神卻讓人看見祂的慈愛。神接納人,從來都不是根據人的生命、出身或能力,而是根據人是否願意與耶和華聯合。對應我們的生命,神再次提醒我們要信任祂的愛。不管我們的生命或出身有怎樣的問題,這些都無法攔阻我們到神的面前。另一方面,我們要反思自己有沒有因別人生命的問題,攔阻別人到神的面前。我們要學習用神的眼光、而不是用自己或世界的眼光。

三、不再瞎眼,該轉向神 (v.9-12)

「田野的諸獸都來吞吃吧!林中的諸獸也要如此。他看守的人是瞎眼的,都沒有知識,都是啞吧狗,不能叫喚;但知作夢,躺臥,貪睡,這些狗貪食,不知飽足。這些牧人不能明白,各人偏行己路,各從各方求自己的利益。他們說:來吧!我去拿酒,我們飽飲濃酒;明日必和今日一樣,就是宴樂無量極大之日。」(v.10-12)經文中提到看守的人和牧人,指的是以色列的領袖、族長和貴胄。這群看守的人和牧人只看到外邦人和太監的問題,禁止他們與神連結,但卻沒有看見自己的問題。他們沒有提醒和教導百姓,只顧自己的宴樂與利益,甚至因自己的利益欺壓百姓、使百姓的處境更艱難。縱然他們所做的大大得罪神,但仍然不知悔改,只看別人的不是。所以先知感到非常痛心,呼喚走獸出來吃掉他們。今天,我們也要檢視自己如何作屬神的領袖? 我們是否只顧自己的益處和享樂? 作神的領袖不只是指牧者同工、組長,神把我們每一個認識祂的人放在不範疇作領袖,如家庭、職場、生活圈子、學校等。那我們有沒有傳遞神的真理,我們有沒有以恩慈相待?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