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以賽亞書6章

我在這裡,請差遣我

以賽亞的事奉是橫跨幾十年,第一章已說他是事奉四代的王。今章是說他領受呼召那刻,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是第一至六章是順序,以賽亞到第六章這刻才領受差遣;另一種說法是第一至六章不是順序,他一開始便領受差遣,但因為第一至第五章的內容很重要,因此便放在前面,並且也不想喧賓奪主,一開始講自己領受呼召的事,因此以賽亞書一開始便說神與百姓之間的關係、百姓的不潔,在這裏再突顯神的聖潔。以賽亞是在烏西亞王駕崩那年領受神的呼召,那年是公元前740年,烏西亞在位五十二年,他是對南國很具影響力的一位王。一開始他為南國帶來興盛,他在國中雖除盡偶像,但沒有徹底,晚年也因心高氣傲僭越他的位置,以致神責罰他,讓他長大痲瘋,因此便將王位讓給兒子,晚年與兒子共同執政,退居幕後。烏西亞王駕崩其實是帶來全國很大的恐慌、絕望、黑暗,因為他在位已五十二年,讓全國感受到保護。但現在王不在,是很徬徨的一件事,因為同時面對著北國、亞蘭國、亞述國,都是南國的威脅,感覺突然一個大靠山失去了,那該怎麼辧呢? 以賽亞當時是年輕的先知,有人說他的背景是皇室人員,因此才能自由出入皇宮,並能親近地與皇室人員對話,而烏西亞王也可能是他的叔父,因此他也是看著親人離去。眼見可指望的王起來被用,但也看著他無論靈命上或身體上逐漸地走下坡,是很失望的一件事,直至現在王駕崩,那之後怎樣呢? 以賽亞是在聖殿裏看見異象,在烏西亞王駕崩時,在一個絕望的時刻他在尋求神。

一. 在聖殿看見榮耀大君王 (v.1-7)

「當烏西雅王崩的那年,我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滿聖殿。」(v.1)以賽亞在聖殿看見榮耀的大君王,這君王不是地上的君王,是天上的君王。這異象十分清晰,他看見主坐在高高的寶座上,而聖殿是沒有寶座的,因此他看見的是天上的寶座,並且衣裳垂下,遮滿聖殿,這代表是一個遮蓋。神是讓他看見縱然地上的王怎樣好或強,都會過去,但天上的王是永活的,是永遠遮蓋保護屬於祂的人,因此帶來一個很大的安慰。我們不是倚靠地上的人,地上的人即使是最強的,最好的,都會有離開的一天,唯有天上的王是永遠存在,是永遠好,是永遠保護屬於祂的人。雖然地上的王不在,但神告訴以賽亞和百姓,祂在這裏,祂仍然在祂的殿中,即祂在宮中坐著為王,祂並沒有離開,祂才是至高的那位。「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個翅膀:用兩個翅膀遮臉,兩個翅膀遮腳,兩個翅膀飛翔;彼此呼喊說: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v.2-3) 以賽亞看見撒拉弗怎樣在大君王的身邊侍立,不住地說: 「聖哉!聖哉!聖哉!萬軍之耶和華;他的榮光充滿全地!」以賽亞看見神的榮耀,這裏撒拉弗各有六個翅膀,兩個遮臉是因著神的榮光太榮耀;兩個遮腳代表在神面前靠自己不能做甚麼,我們不是靠自己的能力能做甚麼,在神面前我能做的只是敬拜。因此以賽亞是用盡他的方法來描述此景象,描述他怎樣看見榮耀的神在聖殿裏顯現。當他看見這位榮耀的君王時,他只看見自己生命的不潔,「那時我說:「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v.5)他本來是向人說禍哉,但現在是向自己說。以賽亞之前告訴國民是不潔的,但現在他看見自己也是如此,這不單指嘴唇的不潔,也是指整個人的不潔,因為心裏充滿的,口裏便說出來。因此以賽亞看見不單整個以色列民族,當他挖開自己的心看時,自己也是不潔,為甚麼他會看見? 「又因我眼見大君王─萬軍之耶和華。」一個看見神的崇高的人,便會看見自己有多低。我們平時自我感覺良好是因為我們沒有看見神的崇高榮耀,如果一個人看見神的崇高榮耀,一定會看見自己充滿問題。如果我們看不見自己有問題,一定還沒有一個與神聖潔、神聖的相遇。可能平時別人說我們的問題,我們會反彈,是因著我們沒有遇見神。一個有謙卑性情的人,一定是常常遇見神的人。謙卑很難裝出來,謙卑唯有像以賽亞一樣,常常尋求神,常常遇見神,人才會謙卑下來。因此我們常說求神除去我的驕傲,怎樣除去? 就是要去尋求神的榮耀,看見神的榮耀、崇高,便會看見自己的低,在光中就會看見自己的污穢,這是自然反應。「有一撒拉弗飛到我跟前,手裡拿著紅炭,是用火剪從壇上取下來的,將炭沾我的口,說:「看哪,這炭沾了你的嘴,你的罪孽便除掉,你的罪惡就赦免了。」」(v.6-7)這是從天上的壇取下來的火炭,壇是罪人認罪的地方,也是得赦免的地方,因此我們來到神面前我們獻上悔改的祭,我們必然會得著赦免。地上的銅祭壇就是讓人獻祭和得著赦免,天上也有一個祭壇,我們來到神面前,承認自己是不潔,我們獻上悔罪的祭,便會得著潔淨。因此看見聖潔的神,便會得著潔淨。我們怎樣得潔淨? 是一個過程,是先看見聖潔的神,然後知罪,再認罪得赦免,便會得著潔淨,並且還會去愛神,願意回應神,甚至願為神做極難的事。因此是從我們看見聖潔的神開始,我們看不見神,便很難愛神。我們覺得很難愛神是因著我們沒有尋求神,因著我們還未遇見神。

二. 領受呼召,傳會被拒的信息 (v.8-10)

「我又聽見主的聲音說:「我可以差遣誰呢?誰肯為我們去呢?」我說:「我在這裡,請差遣我!」」(v.8)這裏是三一神在說話,因此是「我們」,是眾數。神問在這環境底下,我可以差遣誰去向這一個處身在黑暗、又叛逆的民族來說話。以賽亞回應這話之前是先知罪、認罪,得潔淨,一個人的生命如果還未被對付,想要去被神用是難的。因此我們的生命是先要被對付、潔淨,然後才領受呼召。以賽亞說: 「我在這裡,請差遣我!」,我們都常用以賽亞這句,但很多時我們只停在這句,其實在這句後是有下文。神是差遣他去做吃力不討好的事,他這呼召、使命是沒有掌聲、不受歡迎、沒有果效。很多時候神叫我們做的事,我們怎樣來定義做得好不好? 就是看有沒有成功,有沒有果子,例如街頭佈頭認為有人決志便是好,沒人決志便覺得自己很差。如果是這樣,那以賽亞便很可憐,他自我感覺一定極不良好,因為神說明他所傳講的那些百姓是「聽是要聽見,卻不明白;看是要看見,卻不曉得。」,因為這些百姓是「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他們會拒絕以賽亞所說的,他們是硬心的一群,因此以賽亞的使命是注定失敗,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事。「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耳朵發沉,眼睛昏迷;恐怕眼睛看見,耳朵聽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便得醫治。」」(v.10)他們是不願意回轉的一群人,但以賽亞沒有拒絕,他仍然接受,因此我們要單純,只管去做,不要計果效。神要以賽亞去,以賽亞便去,他是去回應神,不是去回應那群百姓。因此無論我們做甚麼服事,例如牧養,即使組員有很多的叛逆,我們要記得我們是為回應神,不是為回應人,因此我們要繼續堅守在我們的崗位上。

三. 審判必到,聖潔國民必被存留 (v.11-13)

「我就說:「主啊,這到幾時為止呢?」他說:直到城邑荒涼,無人居住,房屋空閒無人,地土極其荒涼。」(v.11)以賽亞問神這群百姓要硬心到幾時? 審判的信息沒人要聽直到幾時? 神說直到審判臨到的時候,他們也不願意回轉;直到國家被滅,百姓被擄,他們都仍然不聽。他們拒絕審判的信息,不相信審判的信息會發生,這直到154年後,因為南國154年後就被滅。以賽亞後,神仍然差很多先知來向南國說話,叫他們悔改,以逃避滅城的命運,但這154年他們仍然要犯罪,仍然要我行我素,可見人的心可以硬到如此的地步。雖然如此,「境內剩下的人若還有十分之一,也必被吞滅,像栗樹、橡樹雖被砍伐,樹墩子卻仍存留。這聖潔的種類在國中也是如此。」(v.13) 樹墩子是指樹被砍去,剩下樹樁的部分,仍然存留的樹樁會再長新苗。神形容縱然是這樣,但在祂的國中仍然有像以賽亞那樣的聖潔種類,雖然是少數,但他們仍然相信神,仍然敬畏神。即使國破家亡,但仍然會有一群聖潔的種類存留。雖然國被滅,像樹被砍,但樹墩仍存留,神說屬祂的人仍然會存留下來,不會被滅絕,仍然會有屬祂的人被存留下來,這是一個極大的安慰。因此對於以賽亞來說,為著這些少數聖潔的種類,仍然值得服事,他的服事仍然有意義。這少群人可能就是因著以賽亞的話語能堅持下去,能從不信成為聖潔的種類,這就是以賽亞在艱難中仍然去服事的動力。可能我們傳福音都會被很多人拒絕,但即使100個人當中有1個願意聽,已經很好,或我們所做的能鼓勵其他聖潔的種類,那已經很好,這就是以賽亞的動力。「我在這裡,請差遣我!」,今天神都等候人在艱難的時候來回應祂,但我們的生命要首先被潔淨,我們要看見神的崇高,看見自己的低和本相,這樣才能被神用。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