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何西阿書11章

神不忍捨棄,回心轉意

何西亞書1至3章是以夫妻之間的愛和盟約來形容神對以色列那份不更改的愛,第4至10章神指出色列如何拒絕、離棄神,沒有真實地悔改,仍然拜偶像,因此神宣告要全然滅絕他們。但今章突然有一個很大的轉折,神突然回心轉意,並不是因著以色列悔改了,在以色列仍沒有悔改回轉時,神的愛大大地發動,像不能再掩飾地傾倒出來,今章神以父子之間不放棄的愛來形容祂對以色列的愛。第9章17節神透過何西亞說:「我的神必棄絕他們,因為他們不聽從他。」,但今章神對以色列說﹕「我怎能捨棄你?我怎能棄絕你?」,當中感受到父親對兒子管教卻又心痛的矛盾心情,但以色列人不知道神的愛,我們能知道嗎? 神同樣以這份愛來愛我們每一個,今天我們要去領受、回應神這份無條件的愛,因著體會這份愛,讓我們能從一切生命的軟弱、叛逆中越發走向神,而非像以色列一樣越發走開。

一. 不要不知道神所做的 (v.1-4)

「以色列年幼的時候,我愛他,就從埃及召出我的兒子來。」(v.1)神以父子的關係來形容祂與以色列的關係。神揀選以色列,視他為兒子,神愛這位兒子,透過摩西帶領他出埃及,脫離為奴的身份。以色列就像剛出生的孩子,這位父親一路地拖帶著他們,賜下愛的吩咐(十誡)去教導、保護他們,並供應他們切所需,每一天都牽引、餵養著這個年幼的兒子。但是當這兒子慢慢長大,就像變了一位叛逆的青年,「先知越發招呼他們,他們越發走開,向諸巴力獻祭,給雕刻的偶像燒香。」(v.2) 「招呼」的原文是召喚、呼喚的意思,神越發透過摩西、先知賜下話語來呼喚他們、教導他們,他們越發走開,越發離開神的面,反向諸巴力獻祭,向偶像燒香,就像是一個頑梗叛逆的兒子,父母越囑咐不要做甚麼,就越要去做。有時神不住提醒、呼喚我們,我也會越逃避,越裝聽不見,偏行己路,甚至遠離神,拜偶像(尋找虛假的滿足)。「我原教導以法蓮行走,用膀臂抱著他們,他們卻不知道是我醫治他們。我用慈繩(慈:原文是人的)愛索牽引他們;我待他們如人放鬆牛的兩腮夾板,把糧食放在他們面前。」(v.3-4)在以色列人不懂行走,即不懂怎樣活出屬神子民的身份時,神賜下祂的話語去帶領他們,就像父親教導孩子走路一樣,是用慈繩愛索(指牽引著孩童學走路的繩子)牽引他們,用膀臂抱著他們,怕他們又再跌倒,當他們在過程中真的跌倒、受傷時,就醫治他們。以色列人犯罪得罪神,軟弱跌倒,陷在咒詛疾病中時,神就來醫治他們。第4節可譯為「我懷抱他們,偎貼在自己的面頰上,我俯下身子餵養他們」,可看見神對以色列的愛,就像父親無微不至的照顧,餵養他們,但「他們卻不知道是我醫治他們」,這句讓人很心酸。我們明白神的痛心嗎? 神一直地愛以色列,為以色列做了這麼多事情,他們卻不知道,還以為是偶像的幫助。相信如果作父母的,你親手把孩子供養長大,一直愛和保護他們,他們反不覺得你有做甚麼,甚至離家出走,相信你也會心碎。神在前面幾章宣告完祂的審判,今章卻向先知去傾吐祂對以色列的愛,因為祂的心十分不捨,祂與以色列之間充滿著父子的感情,每一個片段都在神的心裏,對於以色列的「不知道」,神很傷心。我們會否也像以色列人一樣不知道神在我們身上所做的,會否覺得困難的日子就是因著神不愛我,豐富的日子就覺得是靠自己? 我們要常常回想神過去的帶領和作為,每一件事上神怎樣供應、保守我們,我們軟弱跌倒,神怎樣醫治我們,我們不要不知道,這些片段都在神心裏,但我們卻很快忘記。神越發招呼我們,不厭其煩地對我們說話,我們的反應是甚麼? 會否也是越發地走開,如果是代表我們收的是「彈珠」,收不到神的愛,神不是要懲罰我們,是想要醫治、釋放我們,如果我們「不知道」便越會逃避,離神越來越遠。今天我們不要「不知道」,神越發招呼我們,我們要越發回轉靠近祂,走近祂,尋求祂心意。

二. 不要不肯歸向神 (v.5-7)

神忍著痛心對以色列宣告審判,不是因著他們做錯事,而是因著神不住透過先知呼喚他們,他們仍不肯悔改,仍不肯歸向神。同樣,神管教我們,也不是因著我們一兩次犯錯,而是祂一再提醒,我們也一再不肯歸回,管教才臨到,我們不要不肯歸向神。「他們必不歸回埃及地,亞述人卻要作他們的王,因他們不肯歸向我。」(v.5)何細亞王時期,以色列人曾有幾年歸順亞述,後來亞述政局不穩,有新王上場,他們便想要轉投強盛的埃及,與埃及結盟來反亞述,這樣便不用再向亞述進貢,但因著以色列仍靠自己的計謀,不肯轉向神,最後反被亞述滅了,亞述要作他們的王。以色列人覺得投靠強盛的亞述、埃及是他們的出路,覺得國家能興旺是要靠拜巴力,也不去投靠拯救他們的神,他們完全忘記了以前他們怎樣在埃及為奴,被剝削,遇到新一個困境,就要重回舊路,尋找埃及的幫助,也不肯歸向一位如此愛他們的神。我們會否也是這樣,明明已被神拯救,但當一遇見困難,就走回頭路,去投靠世界的人事物、世界的方法,不知神才是我們的拯救和幫助,仍不肯歸向神。「刀劍必臨到他們的城邑,毀壞門閂,把人吞滅,都因他們隨從自己的計謀。」(v.6)當人不肯歸向神,隨從自己的計謀時,禍患必會臨到,一定是不蒙福的,因為我們會被我們所投靠的攻打,吞滅,會讓我們失去從神而來的祝福和保護。「我的民偏要背道離開我;眾先知雖然招呼他們歸向至上的主,卻無人尊崇主。」(v.7)原文是「但我的民偏要背道離開我,他們向巴力呼求,他卻不能解救他們」神這麼多年一直透過不同先知來呼喚以色列人,提醒他們,勸免他們要敬畏神,一直賜下幫助,但仍無人歸向至上的主,無人尊崇神。我們這樣看覺得很可笑,一位愛你的真神一直呼喚你,但人卻向不能救自己的假神呼求。其實我們也一樣,也會倚靠不能滿足和幫助我們的偶像,例如金錢、地位、物質、人的肯定等等,也會跟隨世界的方法和文化,神也不住地提醒我們,我們也一樣不肯全然地回轉向神。即使我們常去教會和服事,可能也像以色列人一樣,只是宗教行為,我們心仍沒有歸向神,仍投靠很多神以外的東西。我們要去檢視生命中哪一部分仍未歸向神,我們所投靠的東西反會轄制、吞滅我們,讓我們失去自由和祝福,例如靠投資成為我的供應,而不是靠神,可能結果反被轄制,甚至因著虧損就被吞吃,就像以色列想要投靠亞述,反被亞述所滅。這段神表達祂的心痛和無奈,祂愛以色列人如兒子,為他們做了這麼多,但以色列人完全收不到,沒回應,反要投靠別人,我們要棄絕一切神以外的倚靠,要歸向這位愛我們的天父。

三. 神毫無條件的回心轉意 (v.8-12)

「以法蓮哪,我怎能捨棄你?以色列啊,我怎能棄絕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瑪?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轉意,我的憐愛大大發動。」(v.8)這裏有四句反問句表達出神對以色列不捨的痛心,雖然神已宣告要棄絕以色列,但神這裏說「怎能捨棄,怎能棄絕」呢? 押瑪和洗扁是當時與所多瑪、蛾摩拉一同被毀滅的罪惡城市,神不忍祂的兒子以色列的下場與他們一樣。雖然以色列在這刻仍不肯歸向神,仍在罪惡中,仍是傷透神的心,但神突然回心轉意,祂的憐愛大大地發動,為甚麼突然有這轉折?「我必不發猛烈的怒氣,也不再毀滅以法蓮。因我是 神,並非世人,是你們中間的聖者;我必不在怒中臨到你們。」(v.9)神突然回心轉意,並不是因為以色列人已悔改,也不是因著他們已開始有一點改變,他們仍沒有悔改,是因著神並世人,祂是聖者,「聖者」的意思是分別出來、獨一無二、無與倫比,沒有人能像神,神的愛與人的愛不一樣,人的愛是有條件的,但神的愛是沒條件、沒理由的。如果是人一定不能回心轉,早就放棄了。但神的回心轉意不因著人的行為和改變,而是因著人的本相,因為神是按我們的本相來愛我們。我們真的能領受這份毫無條件的愛嗎?不是因著我們有好行為才能換取神的愛,神本來就愛我們,當然我們不可因此而覺得犯罪也無所謂,而是我們要相信神的愛,不需靠好行為來討神的喜悅。這位父親不忍捨棄兒子,在兒子還未悔改時就回心轉意給他們有歸回的機會,不全然地滅絕,因為神對人的愛是愛到底。同樣,我們也已領受了神這份無條件的回心轉意,罪的工價乃是死,在我們仍沒悔改時,祂毫理由地回心轉意,自己親自代我們死。如果我們不明白神的愛是沒有條件,是在我們仍未悔改時就愛我們到底,我們在軟弱中、在罪中便會越發地走開,但相反如果我們能夠明白這份愛,當祂呼喚我們時,我們便能回轉走近祂。「耶和華必如獅子吼叫,子民必跟隨他。他一吼叫,他們就從西方急速而來。他們必如雀鳥從埃及急速而來,又如鴿子從亞述地來到。我必使他們住自己的房屋。這是耶和華說的。」(v.10-11)雖然神宣告以色列要被亞述所滅,但最後祂必召回以色列,從西方、從埃及急速而來,他們必歸回,住自己的房屋,重回神的應許之地中。如雀鳥、鴿子的意思是表示歸回的迅速,只要神一聲吼叫,他們就快速歸回,這是耶和華說的,神的話是不會更改,是必然成就,以色列現在也真的復國了。「以法蓮用謊話,以色列家用詭計圍繞我;猶大卻靠 神掌權,向聖者有忠心(或譯:猶大向神,向誠實的聖者猶疑不定)。」(v.12)在希伯來文聖經裏第12節其實是歸入第12章,這句很讓人心酸,神如此愛以色列,以色列卻以謊話和詭詐來回應神,表面上向神仍有宗教行為,但心卻遠離神,拜偶像。而猶大國因著以色列國的滅亡,在希西家時期一度清除偶像,轉向神,帶來復興。「或譯:猶大向神,向誠實的聖者猶疑不定)。」是指當時與北國何細亞同時期的南國亞哈斯王也效法北國所行的,不專心倚靠神。

神不忍捨棄我們,無論我們生命如何,神的愛都不曾改變,祂的愛是毫無條件。我們要明白神的痛和愛,不要不知道神所做的,要更多的回想神怎樣一路地用慈繩愛索牽引著我們,神愛我們不是因著我們有好表現,很多時候我們因著未能領受這份無條件的愛,以致我們在歪中,靠很多無形的偶像來證明自己的價值,我們要回轉,不要不肯歸向神。相信神也一直地呼喚我們,我們不要越發走開,神在等待我們,我們要在神的愛中越發地走近祂。同樣,我們也要以這份愛去愛我們的組員,無論他們如何叛逆,都不要放棄他們,都要以無條件的愛教導、等待、挽回他們。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