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士師記11章

耶弗他的勝與敗

在士師記裡面我們看見有三位士師的記載篇幅是特別多的,分別是基甸、耶弗他以及參孫。耶弗他有一個特色,就是他說話比較多,是說話最多的一位士師,他既有口才,同時更有辯才的能力。

一. 昔被拒絕,今被看重 (v.1-11)

「基列人耶弗他是個大能的勇士,是妓女的兒子。耶弗他是基列所生的。」(v.1) 從第一個士師俄陀聶到之後出現的每一個士師,我們可以看見士師的素質是一個比一個低,出身也越來越低微,縱然是被興起的士師,其實也只比一般人好一點而已。耶弗他是妓女的兒子,他從出生就受到很大的傷害,更被同父異母的兒子趕逐,於是「耶弗他就逃避他的弟兄,去住在陀伯地,有些匪徒到他那裡聚集,與他一同出入。」(v.3) 耶弗他的出身是被看輕的,不單被拒絕剝奪不能承受父親的產業,更要躲避弟兄承受著很大的壓力。然而,耶弗他卻如同大衛一樣,無論往那裡都滿有招聚力和個人魅力,有很多人願意跟隨他,因此他成為了一方的勢力,有人緣、有才能、更有領袖風範。當亞捫人攻打以色列人的時候,基列的長老到陀伯地去,要叫耶弗他回來,故此「耶弗他回答基列的長老說:「從前你們不是恨我、趕逐我出離父家嗎?現在你們遭遇急難為何到我這裡來呢?」(v.7) 耶弗他過去被趕逐的時候,不單止被家族趕逐,更被當地嫌棄而被趕出去,造成了很大的傷害。昔日是被拒絕的,但今天突然被看重,因此耶弗他開出條件,對基列的長老說:「你們叫我回去,與亞捫人爭戰,耶和華把他交給我,我可以作你們的領袖嗎?基列的長老回答耶弗他說:「有耶和華在你我中間作見證,我們必定照你的話行。」(v.9-10) 就在情急狀況下,耶弗他被長老推舉邀請回去作元帥,成為了領袖。

二. 知神作為,不畏仇敵 (v.12-28)

當耶弗他面對亞們王的使者時充滿著信心,他很有辯才、邏輯、且通曉歷史和神的作為,指出以色列人已在這片地土上居住了三百年,這地土確實是屬以色列人的。「原來我沒有得罪你,你卻攻打我,惡待我。願審判人的耶和華今日在以色列人和亞捫人中間判斷是非。」(v.27) 耶弗他很敬畏神,他知道一切都是出於神、是神給予以色列人的,因此其他人都不能來搶奪,並且他知道神、認識神,願審判人的耶和華來判斷是非。耶弗他很有邏輯和辯才,勇敢與亞們王的使者辯論,然而亞們王不聽耶弗他的話,決意要展開爭戰。

三. 雖能得勝,破口招損 (v.29-40)

「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他就經過基列和瑪拿西,來到基列的米斯巴,又從米斯巴來到亞捫人那裡。」(v.29) 之前看見耶弗他是被人揀選,而來到第29節顯明是神親自揀選他,於是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的身上,他就成為了士師,本應可以靠神大大得勝,但耶弗他卻許了一個極為不智的願,「我從亞捫人那裡平平安安回來的時候,無論甚麼人,先從我家門出來迎接我,就必歸你,我也必將他獻上為燔祭。」(v.31) 之前耶弗他好像很認識神,但到這裡卻看見他對神沒有愛、沒有信任,就算耶和華的靈降在他身上,他也不相信能夠得勝。耶弗他裡面很缺乏安全感,加上他的信仰受到了很多的摻雜,所以他需要用自己的方法,靠許願來交換勝利。今天這也是對我們的提醒,我們同樣會被很多東西摻雜,以致做了一些不是從神而來的事情,如同過去我們還未信主前,也會許願來交換條件,想要藉著願來操控偶像成就自己的事情。耶弗他是因著過去有很多的傷害,孤兒心很重,所以對神沒有把握,就算捉著很多東西仍是沒有安全感、感受不到被愛,他與神之間的關係僅限於頭腦上的認識,以及外表上的敬虔,沒有真實與神連結的愛的關係。其實當耶和華的靈降在耶弗他身上的時候,他就已經有能力與亞捫人爭戰大大殺敗他們,但耶弗他自己信心軟弱,需要靠許願才能繼續前行。

「他就大大殺敗他們,從亞羅珥到米匿,直到亞備勒‧基拉明,攻取了二十座城。這樣亞捫人就被以色列人制伏了。」(v.33) 縱然耶弗他是個扭曲的器皿,但神都能使用他來成就大事,因為得勝是關乎神,這對我們來說是很大的鼓勵,但亦提醒若然我們不去對付生命的扭曲和破碎時,會導致我們有很大的損失,正如耶弗他的軟弱招來了很大的損失,失去了他的獨生女兒,「耶弗他回米斯巴到了自己的家,不料,他女兒拿著鼓跳舞出來迎接他,是他獨生的,此外無兒無女。」(v.34) 當士師記來到今章的時候,整個以色列民族都走到很低的點,沒有人求問神是否真的需要這樣獻祭,無論是耶弗他或是他的女兒,都認為要用人的生命來獻上這個燔祭。今天我們也要反思,不要用自己的標準來量度神,認為神是這樣看待的,便強將其他風俗的習慣加在神身上。

從耶弗他的生命看見,過去的傷害若不處理,就算能夠得勝也會帶來很大的傷害,受傷的生命若不醫治,只會帶來更多的傷害,甚至臨到下一代的身上。我們要看重先生命,後恩賜,雖然神的靈能夠降臨在破碎的器皿身上,但不要以為有恩賜被神使用,生命就一定沒有問題,因為恩賜是隨聖靈己意而給予的,恩賜與生命並不是一個等號,所以我們要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有恩賜更要對付生命,否則一切的得勝都只是短暫的歡樂。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