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撒母耳記下24章

單求神豐盛的憐憫

今章是撒母耳記下的最後一章,經文不是述說大衛的豐功偉績,也不是說以色列有多強大,乃是讓我們看見不論是作君王的或是以色列國民都需要神豐盛的憐憫。對應我們的生命,我們同樣也需要神的憐憫。

一、 大衛驕傲行事、執己意 (v.1-9)

『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就激動大衛,使他吩咐人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v.1) 我們看到不單是大衛生命中有罪,而是整個以色列民族再次惹神的憤怒。“激動大衛”的原文意思是煽動大衛攻擊他們,神是不會煽動人的,『 撒但起來攻擊以色列人,激動大衛數點他們。其實神是不試探人、祂不會引誘人犯罪。』(代上 21:1) 神不會試探人,也不會引誘人來犯罪,這裡所說神激動大衛是指當大衛面對撒但的激動時,神並沒有攔阻事,神允許撒但攻擊大衛,藉此來管教以色列人。因此不是神要讓大衛陷在誘惑中,而是在以色列人和大衛的生命中都因著罪的緣故,以致生命有破口讓仇敵來攻擊他們,藉此讓他們生命經歷被管教。

在舊約中都有發生數點人數的事,但是由神主動發起的,當時神吩咐摩西去數點人數,目的是為獻祭、作戰和分地的預備,三件事都是神主動發起的。但今章大衛被激動去數點以色列人和猶大人的數目,並不是由神來發起的,目的也不是為了獻祭、作戰或分地,而是大衛想知道百姓的數目有多少,他的動機是出於自己的驕傲,他想要炫耀自己有多少的權力和自己的強盛。因此當大衛驕傲行事時,他的生命便留有破口,讓仇敵有機可乘。『大衛就吩咐跟隨他的元帥約押說:你去走遍以色列眾支派,從但直到別是巴,數點百姓,我好知道他們的數目。』(v.2) 約押提醒大衛不應行這事,但他不聽勸誡,執意而行。其實百姓多與少都與大衛無關,因為百姓是神的子民,百姓的數目有多少是神的事。但這刻因著大衛生命中的驕傲,他便聽不進約押的諫言。對於作小組長的是一個很好的提醒,我們不要盯著自己牧養的人數,這些都是關乎神的事,而不是我們的事。當我們只盯著人數,只盯著自己的體系或小組有多少人時,我們就會陷入驕傲中,會覺得人數多是因著自己的緣故,這樣我們便會很容易被仇敵攻擊。並且我們的耳朶也要保持屬靈的敏銳度,約押縱然是體貼肉體的人,但神也會使用他向大衛說話。因此我們不要覺得神不會使用未認識神的人來向我們說話,我們要保持敏銳和警醒。

二、 大衛向神悔罪、求憐憫 (v.10-17)

『大衛數點百姓以後,就心中自責,禱告耶和華說:我行這事大有罪了。耶和華啊,求你除掉僕人的罪孽,因我所行的甚是愚昧。』(v.10) 當大衛數點百姓後知道自己有罪,心中自責,就向神認罪、悔改、求神赦免。過去大衛在拔士巴的事上犯罪跌倒,他要等先知拿單來指責他,他才懂得悔改。但今章當先知未指責他前,他的心便知自己有罪,他就向神認罪,神便差先知迦得來跟他說話,『你去告訴大衛,說耶和華如此說:『我有三樣災,隨你選擇一樣,我好降與你。』」於是迦得來見大衛,對他說: “你願意國中有七年的饑荒呢?是在你敵人面前逃跑,被追趕三個月呢?是在你國中有三日的瘟疫呢?現在你要揣摩思想,我好回覆那差我來的。”』(v.12-13)。相信對大衛來說這是非常不容易的決定,七年的饑荒會對國家造成很大的損害,在敵人面前逃跑三個月,很多地界都會被入侵,三日的瘟疫也不知道會死多少人,這是很難的抉擇。最終大衛沒有作任何決定,他情願落在耶和華的手中,『大衛對迦得說:「我甚為難!我願落在耶和華的手裡,因為他有豐盛的憐憫。我不願落在人的手裡。」』(v.14) 大衛將他的選擇交在神的手中,也不願意落在人的手裏。大衛很認識神,他知道神是有豐盛的憐憫,因此他願意將自己和國家都交在神的手中,他單求的只是神豐盛的憐憫和恩典,他對神是絕對的信任。最後神降下瘟疫,結果死了七萬人,對整個國家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衝擊和刑罰。『天使向耶路撒冷伸手要滅城的時候,耶和華後悔,就不降這災了,吩咐滅民的天使說:「夠了!住手吧!」那時耶和華的使者在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那裡。』(v.16) “後悔”原文的意思是同情和憐憫,神是滿有憐憫的神,神的心意不是喜悅惡人死亡,乃是喜悅惡人回轉,轉離他們所行的惡道。所以當神看見眾多的百姓死亡時,祂的心是很痛的,因此神就賜下憐憫,吩咐滅民的天使住手,止住瘟疫。『大衛看見滅民的天使,就禱告耶和華說:「我犯了罪,行了惡;但這群羊做了甚麼呢?願你的手攻擊我和我的父家。』(v.17) 大衛看見滅民的天使,但他沒有聽到神吩咐天使住手,所以他繼續地向神禱告,他在禱告中不單是再次認罪,他更求神把刑罰加在自己的身上,好讓百姓能得著釋放,大衛他願意為著百姓起來承擔責任和付代價。由此可見,大衛作為君王像神一樣對百姓有憐憫的心,他願意來到神的面前承擔責任,面對後果。

縱然大衛的生命有軟弱,但從他的身上我們可以學習許多領袖的特質:
1. 謙卑認罪﹕作領袖的不是高高在上,作領袖也會有軟弱,也會有犯罪的時候,重要的是我們願意來到神的面前認罪和悔改。
2. 對權柄的愛與信任﹕大衛願意在神面前承擔後果和責任,他仍然相信神是慈愛、憐憫和施恩的神,在這艱難的環境他仍然相信權柄的愛與恩慈,以致他願意將自己和整個國家交在權柄的手中。對應我們的生命,當我們面對權柄的管教時,我們是否相信權柄的管教是對我們有益處? 我們是否相信權柄對我們的愛與憐憫? 如果我們不相信時,我們便無法將自己交在權柄的手中,讓權柄來帶領我們,來向我們的生命說話。
3. 勇於承擔責任﹕作為領袖的,不只是為著自己來承擔,而是我們下面的人起來承擔,因此作權柄的不是一味地教導,而是為著我們下面的人,一同來承擔他們的生命,當我們願意承擔時,才能遮蓋屬我們下面的人。我們位置越高的,越要起來承擔責任。

三、 大衛築壇獻祭,蒙垂聽 (v.18-25)

當大衛願意來到神的面前承擔責任時,『當日,迦得來見大衛,叫他到耶布斯人亞勞拿的禾場上為耶和華築一座壇。』(v.18) 大衛聽後就馬上回應,築壇獻祭給神,大衛的行動是立時的。當我們聽見神對我們的吩咐時,我們有否即時地回應? 『亞勞拿就對大衛說:我主我王,你喜悅用什麼,就拿去獻祭。看哪,這裡有牛可以作燔祭,有打糧的器具和套牛的軛可以當柴燒。王對亞勞拿說:不然。我必要按著價值向你買;我不肯用白得之物作燔祭獻給耶和華─我的神。大衛就用五十舍客勒銀子買了那禾場與牛。大衛在那裡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獻燔祭和平安祭。如此,耶和華垂聽國民所求的,瘟疫在以色列人中就止住了。』(v.22-25) 大衛不願用白得之物作燔祭獻給神,他購買了那禾場與牛來獻祭給神,大衛願意為神付代價,他願意將最好的獻上給神。獻燔祭和平安祭代表全人的獻上,表示大衛來到神的面前願意承認自己的罪,他願意將自己再一次獻給神,與神和好。當大衛這樣做時,神就垂聽國民所求的,瘟疫在以色列人中就止住了。當我們面對困境時,我們也想我們的禱告蒙神垂聽,得神的憐憫,得脫離困境,但我們要檢視自己對神獻祭的態度,是否願意付代價,並將最好的來獻給神?每個人都有軟弱的時候,但只要我們願意來到神的面前築壇獻祭,承認自己的罪,與神和好, 神必定會向我們施於憐憫與恩典。

撒母耳記下的最後一章,聖經沒記載大衛的豐功偉績,而是讓我們看見大衛生命中的軟弱。即使大衛是被神揀選的君王,是合神心意的人,是屬神的大能勇士,每一場戰役都能得勝,甚至他是屬靈的偉人,寫下很多詩篇,與神有一個美好的關係,但是大衛的生命仍然需要呼求神的憐憫。因此今天無論我們的生命如何,無論我們在一個甚麼的位置上,我們都要學習呼求神的憐憫與幫助。

『耶和華又向以色列人發怒』(v.1) 今章神不是要責罰大衛,而是要責罰以色列人,今章的背景是押沙龍叛變後,很多支派都站在押沙龍那邊。平定這事後, 又有一個名叫示巴的人又拉攏人來叛變,人又跟隨示巴,因此神是要責罰以色列人為甚麼不明白神的旨意,大衛才是神所膏立的君王。因此今章神要藉此激動大衛,降罰於以色列人。神是滿有憐憫的,在大衛還沒禱告之前,神便後悔,即神為以色列人悲傷。縱然以色列人得罪神,神會管教,但是神降下瘟疫自早晨到所定的時候,其實還未滿三日的,神就是一個父親的心腸,看見兒女受苦他便後悔,可見神的憐憫。而亞勞拿的禾場是在亞摩利亞山上,是當時亞伯拉罕獻以撒的地方,當時亞伯拉罕二話不說地將自己的獨生兒子獻上,正當他下手要獻上兒子時,天使便叫他住手,神便知道他是一個義人和順服神的人,神稱這地方為 “耶和華以勒”,即耶和華必預備,從這事上看見亞伯拉罕的順服與信心。在獻祭上神不在乎我們獻多少,而是在乎我們有沒有願意獻上自己的心。大衛不願意獻上白得之物,白得之物代表是不用付出的,即獻上不需要或沒有用的,神不需要我們的白得之物,祂是要我們的心。亞伯拉罕是獻上他的心和獨生子,大衛同樣地不獻上白得之物,這提醒我們獻祭的態度不要獻上白得之物。今章看見縱然百姓得罪神,但神有豐盛的慈愛和憐憫,縱然我們也會有軟弱,但我們要學習大衛一樣,要起來認罪和承擔,單求神豐盛的憐憫。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