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歷代志上5章

看重神的話,起來爭戰

流便、迦得和瑪拿西半支派都是居住在約旦河東,也是以色列人中最先被擄的一群,他們落得如此光境是否因著沒有神的揀選和祝福呢? 其實他們與其他九個半支派一樣都是承受神對他們的揀選、祝福和應許,但這兩個半支派的人還未進入迦南地就不看重的話,神說應許之地在約但河西,但他們眼看約旦河東的地十分美好,並自覺這地適合他們牧養牲畜和家人居住便停下腳步,因此他們並沒有看重神的話,這樣會影響他們是否活在神的祝福中。原來我們是否看重神的話語會影響我們和後代是否活在祝福中和是否跟隨神。這章提醒當時被擄歸回的人,縱然他們仍然會面對很多爭戰,但關鍵是要看重神的話。

一. 有神揀選卻沒屬神生命,必敗落 (v.1-2)

「以色列的長子原是流便;因他污穢了父親的床,他長子的名分就歸了約瑟。只是按家譜他不算長子。」(v.1)創世記35章22節講流便與父親的妾通姦,因此雅各便廢除了他長子的名份,將長子的名份歸給約瑟,可見一個聖潔的生命是十分重要的,不要覺得情慾的問題可以隱藏,原來不處理是可以摧毀一個人的生命。正如現今很多名人曝出情慾的新聞後,他所做的一切都會赴諸流水,因此這提醒我們不要小看情慾的問題。這提醒被擄歸回的以色列人即使有神的揀選,但不代表能承受祝福,正如流便是神揀選的長子,但不代表他能承受祝福,因為他生命的放縱、體貼肉體的情慾便從長子的名份中敗落,因此當我們生命不對時,便會失落神的祝福。以色列12支派都是神的揀選,但當他們敬拜別神便失落祝福。被擄歸回的人都是神的揀選讓他回到起初應許之地,但神提醒他們如果他們按著祖宗的方式生活,不看重神的話,都會從恩典和祝福中敗落。今天我們都是因著神的揀選才能回到教會,但不代表我們就此一生蒙福,我們一生怎樣回應才是關鍵,如果我們不願對付生命,仍放縱邪情私慾,便無法接上神的祝福。「猶大勝過一切弟兄,君王也是從他而出;長子的名分卻歸約瑟。」(v.2)雅各將長子雙份產業的祝福給了約瑟,但君王的祝福是給猶大,並不是因著約瑟不比他好,是因著猶大生命的一些特質是神所喜悅的,在神眼中是更適合作領袖。這特質是當眾兄弟想要殺害約瑟時,猶大第一個站出來想救約瑟,因而提議將約瑟賣掉,不要殺他;另外當以色列饑荒時,猶大帶領著眾弟兄到埃及取糧,但便雅憫被屈偷竊,這時猶大挺身而出,甘願以自己的命代替弟弟的命。縱然猶大的生命也充滿問題,也包括情慾的問題,但因著他生命中有這份承擔別人的特質,因著這份屬神的性情,神便揀選他,讓君王從他而出。無論我們所行的是好或不好,神都看在眼內。當我們行合乎神心意的事時,神會紀念;當我們行不合乎神心意的事時,我們也要為此負上代價,因為我們所做的必會有一個結果追上來。因此流便因著與父親的妾通姦,便要為這行為付上代價和責任。這提醍我們縱然有神的揀選,但活出一個怎樣的生命才是關鍵。我們不要只看重神的揀選,更要看重自己對神的回應。

二. 有神同在卻不守神吩咐,終被擄 (v.3-24)

A. 流便支派 (v.3-10):
「以色列長子流便的兒子是哈諾、法路、希斯倫、迦米。約珥的兒子是示瑪雅;示瑪雅的兒子是歌革;歌革的兒子是示每;」(v.3¬-4)第3節記載流便的兒子是誰,但當中不包括約珥,因此第4節講到約珥的兒子是誰,約珥只是流便其中一個後裔,但不知道是第幾代,然後便從約珥這代記載到備拉。因此從備拉往上追到約珥只有七代人,但無法追溯約珥之上有甚麼人,這表示整個家譜是斷裂的,是無法被紀念,可能中間有參雜和流失。7至8節記載他們有哪些族長,而9至10節記載他們的地界在甚麼位置,「掃羅年間,他們與夏甲人爭戰,夏甲人倒在他們手下,他們就在基列東邊的全地,住在夏甲人的帳棚裡。」(v.10)神紀念在掃羅年間,流便支派奮勇爭戰及得地,這是蒙神紀念的,但除此之外,他們並沒有其他蒙神紀念的事,因為往後他們便在這片土地中漸被同化及流失,最後被擄去。

B. 迦得支派 (v.11-17):
迦得子孫是住在流便支派的對面,當中也提及甚麼人作族長。「他們族弟兄是米迦勒、米書蘭、示巴、約賴、雅干、細亞、希伯,共七人。這都是亞比孩的兒子。亞比孩是戶利的兒子;戶利是耶羅亞的兒子;耶羅亞是基列的兒子;基列是米迦勒的兒子;米迦勒是耶示篩的兒子;耶示篩是耶哈多的兒子;耶哈多是布斯的兒子。」(v.13-14)同樣迦得支派也是能往上追溯七代,當他們不是在神應許的地方居住時,他們的家譜同樣斷裂。「這些人在猶大王約坦並在以色列王耶羅波安年間,都載入家譜。」(v.17)代表在這段時間迦得支派的名字還記載在族譜中,但這年代過後,這支派便無法被記載,因為已被擄去。

C. 瑪拿西半支派 (v.23-24):
這支派的記載更簡單,基本都不能往上追溯先祖,只記載一些族長。當瑪拿西支派分裂成兩個半派,一半在河東一半在河西時,帶來的影響十分大,這引致他們更快被滅。

這兩個半支派並非沒有神的祝福和同在,18至22節講他們只有四萬四千七百六十人,但卻可以戰勝四個名族,包括夏甲人、伊突人、拿非施人、挪答人,他們因著有神的同在不單殺敗了敵人,並擄掠了夏甲人的牲畜,有駱駝五萬,羊二十五萬,驢二千;又有人十萬,代表這兩個半支派願意倚靠神,有神的同在時,是很有能力的,並且得勝有餘,他們的禱告是蒙神應允。縱然如此,他們仍然敗落,甚至最快被擄,是因著他們只想要自己想要的。即使他們有神的同在,但卻不願守神的吩咐。他們只是向神禱告,求神應允他們所求,但卻不理會和跟從神的吩咐。神在這些戰役中應允他們所求,因為神等待他們,渴望他們願意回轉,能重反河西這地方,可惜他們經歷神的應允後不單沒有回轉,反而漸漸遠離神。我們都經歷了神,但我們是否是一個看重神話語的人呢?我們是按著神的心意行事,還是按著自己的想法、想要、安全感行事呢?如果我們有神的同在,但不願意守神的吩咐,我們都會被世界擄去。神的吩咐不是規條,而是愛的保護,為要我們能長久在祂的應許和祝福中。我們思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上有守神的吩咐嗎? 我們每一天用甚麼態度去看神的話語呢? 我們每次回教會聽道是帶著一個渴慕的心嗎? 這兩個半支派縱然有神的揀選和同在,但因著不看重神的話最後便敗落,甚至消失在以色列的族譜中。

三. 跟從神要守好生命的戰場 (v.25-26)

當神幫助他們得勝後,他們竟然隨從其他的民族拜偶像,離棄神,「他們得罪了他們列祖的 神,隨從那地之民的神行邪淫;這民就是 神在他們面前所除滅的。故此,以色列的神激動亞述王普勒和亞述王提革拉.毘列色的心,他們就把流便人、迦得人、瑪拿西半支派的人擄到哈臘、哈博、哈拉與歌散河邊,直到今日還在那裡。」(v.25-26)他們明知道這是神不喜悅的,但他們卻仍然離棄神,以致神激動亞述王來將他們擄去。兩個半支派都是能爭戰的,但他們能得勝的只是外在的戰場,卻沒有對付生命的戰場,他們沒有對付生命中的貪婪、自我、血氣、不順神話語等。這兩個半支派在外在的戰場很英勇,但生命的戰場卻十分軟弱,結果漸漸敗落,最終被擄去,在歷史上已很難再尋找到他們。
今章無論對於當時被擄歸回的人或我們都有很大的提醒,我們跟隨神不是有神的揀選就足夠,當我們不能起來對付生命的問題時,便會在跟隨的路上漸漸偏離。神提醒被擄歸回的人要與神恢復關係,就是要去為著生命爭戰,因此最重要的不是外在建聖殿,而是他們的心是否能再次貼近神。在跟隨神的路上,外在面對的風浪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在每一個環境中,我們怎樣選擇跟隨神。求主幫助我們願意看重神每一個吩咐,不要再體貼肉體。神將家譜記載是因著為要讓人有回轉的機會,讓人看完後能得著提醒,能起來為著自己的生命呼求神。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