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民數記1章

在曠野,神軍隊興起

在猶太人的傳統這卷書不叫作「民數記」,只是翻譯為希臘文時被翻譯為數點的意思,因此把這卷書命名為「民數記(Numbers)」,而在猶太人的傳統這卷書是被命名為「在曠野」。整卷書都在講以色列人在曠野的日子,包括他們在曠野發生的事、在曠野與神之間的種種互動、為甚麼在曠野這麼久等等。「曠野」按希伯來文解構,可解作「說話的地方」。原來曠野是說話的地方,並且是神向人說話的地方。曠野並不是鬧市,是很寂靜的,原來在這些我們覺得是荒涼的環境卻是神說話的地方。曠野可以說是歷煉的地方,也可以說是神說話的地方,因此在民數記中最多的句子結構就是「耶和華曉諭」。連耶穌出來傳道前也被神引領去曠野,因此曠野是特別之地,原來跟隨神必須經過曠野,這些經歷有神的心意,不單是煉淨我們的生命,還讓我們看見自己裏面跟隨神的真實度、能聽神聲音的順服度。當一切都很好時,我們會覺得自己很愛神,但神有時會放我們在一個地方讓我們看清楚自己有多愛祂。有時我們覺得自己對神很有信心、對信仰很堅持、很聽從神,但當神帶我們去曠野時,我們便知自己的本相如何,這些都是為我們的益處,幫助我們真實,不活在虛假裏面。

一. 神要數點軍隊 (v.1-16)

「以色列人出埃及地後,第二年二月初一日,耶和華在西奈的曠野、會幕中曉諭摩西說:」(v.1)神數點軍隊是在以色列人出埃及不久的日子,就是出埃及地後第二年二月初一日,出埃及第一年神與他們立約,建造會幕,而第二年一月一日會幕就立起,二月一日神便叫摩西數點百姓。這數點有甚麼意義呢? 以色列人還沒出埃及時是奴隸的身份,出埃及後神與他們立約,他們得著一個新身份,就是神的子民,神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從此不在一樣,他們不再是被壓制,而是自由的,這自由是因著自己屬於一位神,就是耶和華。神要建立會幕就是為要住在百姓中間,神親自與這群百姓同在,再去數點他們。「你要按以色列全會眾的家室、宗族、人名的數目計算所有的男丁。凡以色列中,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的,你和亞倫要照他們的軍隊數點。」(v.2-3) 「計算」的原文是提高的意思,即一個提升,這群人現在不再一樣,不再是奴隸,不再是普通人,而是能夠出去爭戰的勇士,這是一個極大的提升。神組織他們成為軍隊是因著要預備進應許,神要帶領他們進入應許之地,但他們要起來爭戰,這也是一個身量的成長。出埃及時是神拯救他們,為他們爭戰,但進應許是要他們自己去爭戰。因此我們也需要明白,神拯救我們,是神為我們爭戰,但要進入應許、得著應許,是要我們自己起來爭戰。因此我們信主後,並不是從此就放軟手腳,甚麼都不用做,等神的應許自動臨到,而是我們要進入神子民的身份,也進入神國軍隊這身份。神有應許要給我們,但我們要得應許就要起來爭戰,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要起來讓神裝備我們去爭戰,要配合萬軍之耶和華這元帥的指揮去爭戰,這是我們要去做的。本來他們是很散的一群人,但神要數點軍隊,並且要組織他們,神要建立統領在當中帶領他們。可見神做事很有智慧和步驟,這讓我們也可以學習如何去將人組織起來。每支派中有族長起來,有統領,這些是領軍的人物,因此是有架構的,神設權柄架構,不單有摩西,現在以色列十二支派中也有他的統領,神要數點祂的軍隊。

二. 各族都能打仗 (v.17-46)

「於是,摩西、亞倫帶著這些按名指定的人,當二月初一日招聚全會眾。會眾就照他們的家室、宗族、人名的數目,從二十歲以外的,都述說自己的家譜。」(v.17-18)摩西帶著統領數點那些二十歲以外能起來打仗的人。「耶和華怎樣吩咐摩西,他就怎樣在西奈的曠野數點他們。」(v.19)這不是摩西自己想要去做的,而是神吩咐的。十二支派除了利未支派外,都被數點能去打仗的人數,但數點出來的仍是十二支派,因為約瑟分了兩個支派(瑪拿西和以法蓮)。每一支派的人數有多有少,每一支派都能去打仗。當中最多的就是猶大支派,因此猶大支派的角色從中被顯出來,他是眾支派中為首,君王、彌賽亞都是從猶大支派而出,他是較突出的。但每一個支派都能夠出去打仗,沒有一個支派是軟弱的,每一個神都使用,因此我們每一屬神的人都能被神所用。十二支派是雅各和兩個妻子和兩個妾士的後代,不會因著是妾士的後代便不被使用,因此是不論出身,全部人都能出去打仗。同樣我們也一樣,進入神的國,成為神的子民,每一個都是要被神興起,成為為神爭戰的百姓。各族都能打仗,如果再放寬一點看,即全地跟隨神的人,無論是哪一個民族、哪種膚色的人都是神所使用,沒有一個民族特別優越。「這樣,凡以色列人中被數的,照著宗族,從二十歲以外,能出去打仗、被數的,共有六十萬零三千五百五十名。」(v.46)有六十多萬人能去打仗,相當於整個澳門的人口,是不少的數目。

三. 利未人守帳幕 (v.47-54)

「因為耶和華曉諭摩西說:「惟獨利未支派你不可數點,也不可在以色列人中計算他們的總數。」(v.48-49)神曉諭摩西不用數點利未支派,連他們有多少人也不用特別去數,利未人只負責一件事,就是神的會幕,為甚麼這事那麼重要? 因為出去爭戰有軍隊是重要,但成敗的關鍵是在於神同不同在,利未人是負責經營神的同在。利未人負責整個以色列百姓是否聖潔,避免神的憤怒臨到以色列人,如果神的憤怒臨到,根本就不用出去仗,也不用想能夠去戰勝所有的外族,因為神的同在是他們能得勝最重要的關鍵,因此利未人要守住會幕。「只要派利未人管法櫃的帳幕和其中的器具,並屬乎帳幕的;他們要抬(或譯:搬運)帳幕和其中的器具,並要辦理帳幕的事,在帳幕的四圍安營。帳幕將往前行的時候,利未人要拆卸;將支搭的時候,利未人要豎起。近前來的外人必被治死。以色列人支搭帳棚,要照他們的軍隊,各歸本營,各歸本纛。」(v.50-52)利未人是在帳幕的四圍安營,即會幕外面是利未人住的地方,往前行時他們要負責拆卸,到目的地時要負責支搭,他們要負責維持會幕的聖潔,凡近前來的都必被治死。利未人要負責會幕不被冒犯,凡近前來的都不是外族人,都是以色列人,但利未人要不徇情面地去治死這些人,因此利未人的身份是很重要的,要不徇情面地去維護會幕的聖潔。利未人的存在可以說對以色列各支派都十分重要,因為他們是守住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神的會幕、神的同在。最後安營時會幕是在中間,利未人圍在周圍,而其他十二支派都是向著會幕來安營,因為神是以色列人的中心。神很想以色列人清楚這概念,即使成為了軍隊,要出去打仗,但不要忘記,神是焦點所在,而利未人負責去維護神的會幕。「利未人並要謹守法櫃的帳幕」(v.53b)帳幕裏是有法櫃,法櫃就是施恩座,法櫃有法板,即神在西奈山與百姓立約的法板。可以想像與人簽訂了一份很重要的合約,然後放在一個最安全、最被重視的地方。法櫃裏就是放了一份很重要的合約,就是神與以色列百姓立的約,神成為他們的神,他們成為神的子民,這是一個見證,因此法櫃也叫約櫃。這是一個核心,因為從神與百姓立約開始才會有應許,然後才會發生神要興起他們成為軍隊這事,然後我們便看見這隊神的軍隊如何跟隨神。在曠野,以色列人的經歷也是在反映我們的生命,對我們有很多的警愓。

曠野可以被視為很負面、荒涼和很慘的時候,也可以被視為神要興起我們成為祂軍隊的時候,因為在曠野中有神的同在,有帳幕在以色列百姓中間,當有神便不致缺乏,但後來以色列百姓覺得自己樣樣都缺乏,十分不滿足,因此便發生很多問題。透過今章我們要思想,在曠野我們是被興起成為神的軍隊,神要來提升我們,神也要讓我們明白祂的同在是最重要。很多時候我們被提升了,成為了耶和華的軍隊,但我們滿心只想著自己的得勝、戰利品和成功,神要我們看見祂的同在是最重要的。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