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民數記11章

治死怨言和貪慾,才能繼續往前行

上一章講神的同在帶領以色列人往前行,他們離開西奈的曠野,往巴蘭的曠野前進,這是他們初次往前行,往應許之地前進。本應一切都十分好,但走了三天的路程後,百姓就開始發怨言,就是因著他們發怨言,不相信神,以致他們一直繞曠野,甚至死在曠野。求主幫助我們不要輕看怨言、貪婪對我們生命的破壞力,我們要去對付。如果我們覺得自己的生命一直在繞曠野,要檢視一下我們在生命中的曠野時是倚靠神煉淨一切屬肉體的部分,還是一直在埋怨自己為甚麼要在曠野?在曠野的日子也會特別顯出我們生命的軟弱,我們要靠主得勝,而非埋怨。

一. 怨言是惡語,必達神面前 (v.1-3)

「眾百姓發怨言,他們的惡語達到耶和華的耳中。耶和華聽見了就怒氣發作,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直燒到營的邊界。百姓向摩西哀求,摩西祈求耶和華,火就熄了。那地方便叫做他備拉,因為耶和華的火燒在他們中間。」(v.1-3) 以色列百姓前行了三天就發怨言。神拯救以色列百姓出埃及,他們得救,而且神的同在和保護都在他們中間,一直引領他們,也賜下一切所需的給他們,神與他們同在,是很美好的事,但他們為甚麼會發怨言呢?從紅海到西奈山的路是較平坦,但西奈山到巴蘭曠野(他備拉是巴蘭曠野的一個地方)的路是較崎嶇,他們可能因著路途的艱辛就看不見神的恩典,只看見自己的沒有和苦況,因此便發怨言。原來怨言在神的眼中是惡語,因為是出於對神沒愛沒信任,這些惡言都達到神的耳中。我們要小心,不要因著環境的艱辛便抱怨、發牢騷,我們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會達到的耳中,都會帶來神相對的回應,但是是帶來神的恩寵和祝福,還是神的管教和審判呢? 神聽見他們的怨言便發怒,使火在他們中間焚燒,但沒有人傷亡,因為神是給人機會的,神讓百姓知道祂都聽見,但以色列人有沒有因而警醒呢? 我們要知道神的怒氣發作是很嚴重的事,因此要謹慎口所說的,抱怨是顯明我們沒有真實地相信神和倚靠神,也顯明我們不懂感恩,只看見自己沒有的部分,看不見和忘記神恩典。我們要謹慎,縱然環境不容易、不順利,使我們難受或灰心,也要謹守我們的口,怨言不會讓環境改變,反會觸動神的怒氣。我們裏面難受或有怨氣時,可以去感恩,向神禱告,或向權柄傾訴,表達自己的軟弱,讓權柄為我們禱告。百姓因著火燒在其中而向摩西哀求,摩西作為領袖起來為百姓禱告,神就聽摩西的禱告,火就熄了。可見領袖的禱告真的很重要,當面對下面的人發怨言時,我們要起來向神代求,求主赦免。

二. 怨言會傳染,使人扭曲和忘恩 (v.4-9)

「他們中間的閒雜人大起貪慾的心;」(v.4a) 「閒雜人」是指一些與以色列人通婚的埃及人或其他在埃及為奴的外族人,他們跟著以色列人一起出埃及,這些人是不屬神的人,他們只為脫離法老的奴役,只為眼前利益是跟以色列人走,因此他們不在意神的應許,只在意眼前有甚麼。「大起」和「貪慾」都是渴望的意思,兩個字加起來表示有強烈的慾望,這貪慾的心在以色列人中間影響他們。可見怨言、貪慾像傳染病一樣,會帶來很大的感染力和破壞力。以色列人被他們中間的閒雜人感染,「以色列人又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呢?,我們記得,在埃及的時候不花錢就吃魚,也記得有黃瓜、西瓜、韭菜、蔥、蒜。」(v.4b-5)其這些都是奴隸常吃的東西,原來怨言使人變得扭曲,將過去為奴的日子也說成是好,忘記是因著他們在埃及的哀聲達到神前,神便拯救他們,他們現在卻說成在埃及比現更好,十分扭曲和忘恩,只看眼前的利益。原來怨言便使我們想法和看法都十分扭曲,讓我們完全看不見神的恩典,看眼前的光境越看越差。「現在我們的心血枯竭了,除這嗎哪以外,在我們眼前並沒有別的東西。」」(v.6)「心血」是指生命,「枯竭」是指枯乾,他們的生命枯乾了,不是因著他們缺乏甚麼,是因為他們沒有以神為滿足,這會使我們永遠都覺得不足夠。他們除了嗎哪,並不是甚麼都沒有,而且他們是有最重要的,就是有神的同在,在神的看顧中他們所需的一切都充足,但他們不滿足。「夜間露水降在營中,嗎哪也隨著降下。」(v.9)其實嗎哪降下是神蹟,這是屬天的糧食和供應,百姓也可用不同方法來烹飪嗎哪,但他們現在卻厭倦,想要食肉,沒有以神所給的為滿足,想要追求屬地的,想要更多更好的。神絕對有能力降下各樣豐富的美食給百姓,神沒有這樣做是因著要百姓學習以祂為滿足,學習倚靠祂。這也是我們的光境,我們有神,已著最好,但往往不滿足於自己有的,只看見自己沒有的,便發怨言,生命就變得扭曲、自憐。我們要小心,要對付我們的貪,追求神以外的東西為滿足只會越追求越渴,越追越枯乾,唯有追求神,生命才得真正飽足,而非枯乾。在曠野的日子,人屬肉體的部分便很易顯露出來,我們不要隨從肉體的慾望而行,去發怨言,而是應當靠神治死我們屬肉體的部份。我們身邊可能都會有很多閒雜人,有很多不屬神的聲音、文化來影響我們,我們要謹慎,不要被影響。我們生命中會否也有「閒雜人」,即只看重眼前的利益? 卻不在意神的應許。我們要更多感恩,因為感恩能使我們看見神的恩典和愛,這樣便能口出恩言、讚美的話,而非怨言和惡言。怨言是會傳染,不單傳到眾百姓中,摩西也受不住,裏面埋怨的聲音也在攪動,但摩西與百姓不一樣,他將裏面的怨氣帶到神面前。

三. 將怨氣帶到神面前,讓神作工 (v.10-30)

面對我們裏面有怨氣在發動,或身邊有很多人都在發怨言該怎樣回應呢?要像摩西一樣,來到神面前,向神說,讓神作工。現在不是小部分百姓抱怨,是以色列百姓各在各家帳棚門口哭號,抱怨的層度是很大,因此耶和華的怒氣便大發作。摩西要面對這樣的處境真的十分不容易,他便受不了,他覺得神將管理百姓的重擔放在他身上。人在困境中如果沒有定睛神,會帶來很多怨氣和扭曲,摩西覺得管理百姓的責任太重了,獨自擔當不起,覺得自已哪裏有能力給他們肉吃。當摩西裏面有怨氣時都忘記了起初自己對以列百姓的負擔、忘記了神的揀選、同工、帶領和大能,覺得是神讓他背重擔,以致他向神求死,求神不叫他見自己的苦情。摩西說晦氣說話,覺得神將重擔加在他身上,這是在發怨言嗎? 但他與百姓不一樣,因為摩西是向神說,他將自己的難處、感覺、甚至怨氣向神表達,而不是向人來抱怨。因此神沒有責備摩西,神回應和幫助他。曠野不單顯出百姓的問題,也顯出領袖的問題,我們會否有時也覺得神將重擔放在我們身上呢?面對挑戰時,覺得自己是獨自擔當呢? 要知道神是與我們同在和同工的,是神自己帶領和作工。摩西所表達的難處其實只有兩個,就是覺得獨自管理這群百姓責任太重,以及面對他們沒肉吃的埋怨,不知如何回應,但神都回應和幫助摩西。神叫摩西從以色列長老中招聚七十人來到祂的面前,神將降於摩西的靈分賜他們,讓他們與摩西同當管理百姓的責任。「又要對百姓說:『你們應當自潔,預備明天吃肉,因為你們哭號說:誰給我們肉吃!我們在埃及很好。這聲音達到了耶和華的耳中,所以他必給你們肉吃。」(v.18)他們哭求,神回應他們,為他們預備肉,而且是多到要吃一個月,甚至肉從他們鼻孔裡噴出來,使他們厭惡,「因為你們厭棄住在你們中間的耶和華,在他面前哭號說:我們為何出了埃及呢!』(v.20b),明明是因著百姓在埃及發出的哀聲達到神耳邊,神便拯救他們出埃及,現在他們感到艱難,不滿足,便埋怨神。我們是否也會這樣呢? 不滿意身處的環境,不滿足於自己有的,反埋怨神會為甚麼要讓我這樣,將一都歸咎於神呢?「厭棄」的意思是拒絕和棄絕,他們要求肉,拒絕神賜的嗎哪,代表他們不要神,神就給他們,多得使他們厭惡。有時我們向神哭求的東西,神真的回應我們時也不定是好事,神就是讓我們去經歷擁有這一切,卻不要神的結果是如何。摩西覺得以色列單步行的男人都有六十萬,覺得怎可能給他們吃一個月的肉吃,「耶和華對摩西說:「耶和華的膀臂豈是縮短了嗎?現在要看我的話向你應驗不應驗。」」(v.23) 人在艱難時都會只看自己的能力,忘記了神的大能,無論多難處理或多不可能的狀況,神大能和力量沒有減少,我們要倚靠神的大能。當西來到神面前去訴說一切難處時,神讓摩西經歷祂的膀臂沒有縮短,因此將問題帶到神面前是十分重要的。於是摩西將神的話告訴百姓,也招聚了長老中的七十人站在會幕的四圍,神就降臨,將降在摩西身上的靈分賜他們,靈停他們身上,他們就受感說話,神讓他們得著事奉的能力,這表明管治和帶領百姓的權柄和能力是從神而來,神是與他們同在的。同樣神將一件事情交託給我們時,祂的靈,同樣在我我們身上,祂將能力給予我們,因此我們不是靠自己的能力去做,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擔重擔,便要來到神面前禱告,支取神的能力,神必會幫肋我們。有兩個人(伊利達和米達)沒有到會幕,神的靈都停在他們身上,他們都說預言,但約書亞可能覺得這兩人沒有到會幕為甚麼也同樣得著領受說預言呢?可能也擔心摩西的權柄受影響,因此叫摩西禁止他們,「摩西對他說:「你為我的緣故嫉妒人嗎?惟願耶和華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願耶和華把他的靈降在他們身上!」」(v.29)抱怨、嫉嫉、不滿足的心都是不相信神,這些都要去治死。摩西不單謙卑,且有很大的胸襟,他不在意自己的利益,只在意神的心意和計劃,他知道神的心意是惟願祂的百姓都受感說話,都有神的靈在他們身上。當我在意神的心意多於自己的利益時,便不會嫉妒。信主後,我們在進入應許之地的過程中,生命也會經歷曠野,會經歷艱難和挑戰,但我們要定睛神的應許,是流奶與蜜之地,不要為眼前的利益而棄絕神。從第12節可以看見神對以色列百姓的愛和心意,神像父親一樣要抱我們在懷裏,直抱到應許之地,在過程中我們面對艱難、靈裏的軟弱時,不要抱怨,要到神面前向神傾訴,神必會幫助我們,我們要倚靠神大能的膀臂勝過一切。

四. 貪慾帶來生命的毀滅 (v.31-35)

若出於貪慾的祈求,神真的回應我們也未必是祝福,可能反讓我們的生命沉淪和滅亡。「有風從耶和華那裡颳起,把鵪鶉由海面颳來,飛散在營邊和營的四圍;這邊約有一天的路程,那邊約有一天的路程,離地面約有二肘。」(v.31) 神回應百姓的需求,賜下很多鵪鶉,多到範圍可舖滿營四圍一天的路程,而且厚度是離地二肘,即一米高左右。突然而來這麼多鵪鶉,是一個神蹟,神回應百姓的需求,百姓應該起來感恩,讚嘆神的作為,可是他們沒有,「百姓起來,終日終夜,並次日一整天,捕取鵪鶉;至少的也取了十賀梅珥,為自己擺列在營的四圍。」(v.31-32)他們竟用兩天的時間來捕取鵪鶉,最少的也取了十賀梅珥,即約2200公升容量,按一個成人每天吃3公升肉,即是足夠一個人吃兩年的份量。而且他們還擺列在營的四圍,是為要曬乾,好作保存,因為很擔心會失去,很擔心不足夠。在沒有以神為滿足的前題下,當神給他們越多時,他們便越貪,越去抓住這些作他們的安全感。有時擁有越多,會使我們越去抓住一切成為我們的滿足和安全感,因此有些東西神不賜給我們,反而對我們是好的,我們要為著我們現在有的去感恩。他們要這些使肉體飽足的肉,也不要拯救他們,與他們同在的神。「肉在他們牙齒之間尚未嚼爛,耶和華的怒氣就向他們發作,用最重的災殃擊殺了他們。」(v.33)神的怒氣向他們發作,最重的災殃可能係瘟疫或食物中毒。「那地方便叫做基博羅‧哈他瓦(就是貪慾之人的墳墓),因為他們在那裡葬埋那起貪慾之心的人。」(v.33-34)因著百姓不滿足於神賜的嗎哪,因而抱怨,神很好,很有恩典,祂回應百姓的需求,但他們仍不懂感恩,要抓住慾望,卻不要神,神就擊殺他們,他們便死在曠野,不能進應許,為著眼前的利益不能進應許是很可惜的。即使我們擁有很多,但卻遠離神,不要神的同在,我們屬靈的生命只會走向枯乾和沉淪,甚至走向滅亡。我們要以神為滿足,全然相信神,有神的同在便會有一切,神量給我們的都是對我們最好的。「百姓從基博羅‧哈他瓦走到哈洗錄,就住在哈洗錄。」(v.35)今天我們不會因著貪和發怨言即時被擊殺,但我們要對付我們的生命,要將一切屬肉體的埋葬、治死,才可繼續往下一站、往應許之地出發。

發怨言是代表對神的厭棄和不相信,我們會否常常發怨言,卻不當一回事呢?神是有恩典,我們要悔改,但當我們不知悔改時,怨言和貪慾會使我們變得扭曲和忘恩,我們的生命便會一直在繞曠野,不能進神的應許,最後一生都消耙在曠野中。當我們真的有怨氣時,要來到神面前,神會回應和幫助我們。另外要檢視甚麼事會使我們發怨言呢? 因著環境的艱難?內心的不滿足?嫉妒? 眼前利益?擔重擔?我們要靠主跨越曠野的試煉,繼續往神為我們預備的應許之地前進。不要因眼前利益卻失去流奶與蜜之地。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