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民數記13章

同一個應許,不同的看見

面對同一個環境,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感受,是因著心態的問題,因此不是環境的問題,而是心態決定我們口說甚麼、定義我們看見和感受甚麼。今章他們打發探子去窺探神給他們的應許之地-迦南地,同一個地方,同一個應許,但他們有不同的看見。

一. 打發人去窺探那地 (v.1-25)

他們已離應許之地很近,神的心意是要帶領他們去得著應許。但今章發生一件打發人去窺探應許之地的事件,根據申命記的記載,是百姓要求摩西這樣做。「你打發人去窺探我所賜給以色列人的迦南地,他們每支派中要打發一個人,都要作首領的。」(v.2)原文翻出來是「為你自己打發人去……」因此不是神主動叫摩西打發人去,神對摩西說打發人去是為他自己,因為是他覺得百姓的話為美。因著百姓慣性抱怨,已成為了發怨言的人,摩西覺得若要去窺探應許地也不錯,可以讓他們看看應許地的美好,可以使他們覺得走曠野這麼辛苦也很值得。神容許他們這樣做,神建議每個支派中打發一個人作首領的去。這不像第1章數點百姓時是神提名指派領袖,現在因為是因著摩西要去做,所以便叫他自己在每支派中找一個可以作領袖的人作首領去窺探應許地。第4至15節的名單與之前數點人數和奉獻會幕的名單不一樣,在這是要選一些年輕力壯,能夠起來爭戰的將領,讓他們先去看看應許地,好讓回來時能策劃戰鬥記劃,使他們在進去得地時能更有把握去攻取。我們比較熟悉的是「猶大支派耶孚尼的兒子迦勒」和「以法蓮支派的嫩的兒子何希阿」,「摩西就稱嫩的兒子何西阿為約書亞。」(v.16b)摩西幫何西阿改名為約書亞,「何西阿」的意思是拯救,「約書亞」的意思是耶和華是拯救,這為要再一次提醒百姓耶和華是拯救。摩西打發他們去窺探迦南地,也給他們一些指引,「摩西打發他們去窺探迦南地,說:「你們從南地上山地去,看那地如何,其中所住的民是強是弱,是多是少,所住之處是好是歹,所住之處是營盤是堅城。又看那地土是肥美是瘠薄,其中有樹木沒有。你們要放開膽量,把那地的果子帶些來。」(那時正是葡萄初熟的時候。)」(v.17-20)這些都是作軍事策略所需的資訊,而葡萄初熟的時候應該是猶太曆四月。他們二月二十日出發,因此到這裏大概是走了兩個月的時間。「他們從南地上去,到了希伯崙;在那裡有亞衲族人亞希幔、示篩、撻買。(原來希伯崙城被建造比埃及的鎖安城早七年。)」(v.21-22)整個神量給他們的地界都窺探了,也知道了有甚麼外族人在裏面居住。這裏特別提到希伯崙,因為這地方與亞伯拉罕息息相關的,亞伯拉罕在此處築壇,也在此處買了頭一塊地。神與亞伯拉罕立約,這地是量給亞伯拉罕的子孫,因此希伯崙就是一個證據,他們的先祖亞伯拉罕,和撒拉、雅各、利百嘉都是葬在那裏。今天我們去希伯崙也能看見他們的墳墓,以色列人仍會在那裏讀經,去紀念他們的祖先,因此這地方十分重要,整個迦南地就是神給以色列民的應許之地。「他們到了以實各谷,從那裡砍了葡萄樹的一枝,上頭有一掛葡萄,兩個人用槓抬著,又帶了些石榴和無花果來。」(v.23)一掛葡萄要兩個人抬代表出產很豐盛。「過了四十天,他們窺探那地才回來,」(v.25)他們窺探了四十天,來回四十天才能看完這土地,代表這土地十分大。

二. 不同的心影響所見 (v.26-33)

「到了巴蘭曠野的加低斯,見摩西、亞倫,並以色列的全會眾,回報摩西、亞倫,並全會眾,又把那地的果子給他們看;又告訴摩西說:「我們到了你所打發我們去的那地,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這就是那地的果子。」(v.27)大家都聚集看探子的回報,透過他們帶的果子看見神的應許之地的確是流奶與蜜之地。「然而住那地的民強壯,城邑也堅固寬大」(v.27a) 雖然看見這果然是流奶與蜜之地,但接下來他們說的「然而」便帶來了麻煩,他們看見那地的民強壯,城邑堅固,並且每個地方都分佈了不同的異族,「並且我們在那裡看見了亞衲族的人。亞瑪力人住在南地;赫人、耶布斯人、亞摩利人住在山地;迦南人住在海邊並約旦河旁。」」(v.27b-28)他們發現原來不是走進去便得著這地,是要與外族人爭戰。他們說的「然而」其實是在表達說一些事情神沒有告訴他們,神不住說應許之地是流奶與蜜之地,他們看見的確是真的,可是他們覺得神沒有說這地方有強大的外族人在居住了。當這些話說出來,會眾便有聲音發出,「迦勒在摩西面前安撫百姓,說:「我們立刻上去得那地吧!我們足能得勝。」」(v.30) 迦勒要安撫百姓代表百姓開始起哄,「安撫」的意思叫他們安靜,不要說話,因為一說話,抱怨、苦毒便會跑出來,因此迦勒便出來安慰他們,叫大家一起上去得應許之地,說他們足能得勝。十二個探子都是將領,迦勒和約書亞看完應許地後便說可以去得,但其他十個就覺得不可能。為甚麼這十個探子說不可能,其他百姓就覺得不可能呢? 因為連將領都覺得是必敗之戰,其他人怎會有信心呢? 雖然迦勒安撫百姓說可以去,但這十個探子繼續報惡信,他們口中所說的再不是流奶與蜜的應許之地,而是「吞吃居民」之地,他們帶著對神的不信與懷疑,散發出神要他們去死,而非讓他們得祝福的信息。迦勒和約書亞是用信心去看,因此他們覺得可以得地,但報惡信的十個探子不相信神、懷疑神,因此便覺得不能得著那地。一路上以色列百姓都抱怨,抱怨的人是不相信神的,無論到哪都會挑剔,總覺得不可能、不好……「探子中有人論到所窺探之地,向以色列人報惡信,說:「我們所窺探、經過之地是吞吃居民之地,我們在那裡所看見的人民都身量高大。我們在那裡看見亞衲族人,就是偉人;他們是偉人的後裔。據我們看,自己就如蚱蜢一樣;據他們看,我們也是如此。」」(v.32-33)恐懼的人會將恐懼不住放大,他們越說越誇張,從看那地的異族人是身量高大的人,再說成是偉人,然後說自己如蚱蜢一樣,再說覺得對方看自己也是如此。這些不信、抱怨的心,會在自己所見之上越來越放大恐懼,再加上負面、扭曲和誇大,便將一些小小的難題放大到像是一座山大的困難,然後就看見自己很不足,也認為別人看自己很差,我們也是這樣的人嗎? 會否常抱怨,然後陷入受害者的心態,認為自己是最差、最慘和被人吞吃的那位,看所有事情都是不能夠和不可以?

不同的心影響所見,他們對神沒有信任的心,充滿著懷疑,扭曲一切的事,影響他們所見的。明明是流奶與蜜之地,卻只看見「不可能」,而看不見這四十天神對他們的保守,也看不見神給他們是更榮耀的得勝。如果居住在這地方是很軟弱的民族,這一定不會是好地方,只會是貧瘠的地方,因為好地方一定會有更強的民族來侵佔,因此有很強的民族居住在此一定是好地方。所以以色列探子看見在應許之地有最強的對手代表這真是最好的地方,這些強的外族正正證實了神給他們的地方是好的,但他們的眼光卻覺得這正正證實這是要他們死的地方,因此心態影響人的看見,神要他們征服這強大的民族是一個榮耀的得勝。我們的心決定我們看見甚麼,神給我們的應許可能都不容易攻取,會有很多困難,但我們會看見甚麼呢? 看見很艱難和壓力,還是看見正正因為這麼艱難,相信神的應許實在美好? 我們不要成為發怨言、在人面前釋放負能量的人,要像迦勒一樣,看見只要是神給我們的,即使是「堅城」也能去攻取。面對同一個應許,有些人的想法是積極有信心,而有些人的想法是消極負面,不是應許地出了問題,而是人的心出了問題。透過今章提醒我們,我們的眼光不要被人的限制所限制,要因著對神的信心跨越一切的恐懼,要相信神給我們的是難的其實正正是好的,因為容易得著的未必是好的,我們對神要有信心。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