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約伯記28章

敬畏主遠離惡,真智慧也

「智慧」對我們來說是一種工具,還是目標?這一章約伯不是跟他的朋友們辯論,也不是攻擊他們,而是講智慧。整卷約伯記有42章,它的三分之二剛好就是第28章。約伯選擇說智慧,當中一定蘊含了重要的意義和原因。約伯在幾回合的辯論中終於發現最重要的不是口才,而是智慧。正如箴言「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認識至聖者便是聰明。」(箴9:10)智慧就是整章的焦點。上一章約伯透過自然界來描述神的大能,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奧秘是我們不能測透的。例如在宇宙中,每天有很多小殞石墜落在地球大氣層上,最後自行銷毀。假設有未能完全銷毀的殞石墜落地球,輕則是大海嘯、大地震或火山爆發,重則是整個國家被毀滅。原來我們每天的生活都是在神的保護中,神的智慧真的很奧妙,我們沒辦法解釋。約伯所說的智慧不是世人的智慧,而是從神來的智慧,並且對約伯來說智慧不是工具,他不是要透過智慧增加財富,他尋求智慧是為了面對苦難。神給世人最大的恩賜不是財寶而是智慧,但人總是只愛財寶而不尋求智慧;很多人只是渴慕神的祝福而不渴慕賜祝福的神。神給人智慧是用來分別善惡,而分別善惡的目的是什麼?就是敬畏主遠離惡,從而擇善棄惡,可惜的是人只想用分別善惡的眼光判斷別人。

一. 智慧從何處可尋? (v.1-11)

約伯把智慧比喻為寶物,人為了尋寶可以用盡辦法和智慧。例如不單發明很多挖寶的工具和燈等等,還可以變得很勇敢,無論那地方有多遙遠和難以開採,他們也不怕任何的艱辛。「人為黑暗定界限,查究幽暗陰翳的石頭,直到極處」(v.3)無論多深或黑暗的洞穴,他們都要發明燈去照明就是為了尋找寶藏,無論多遠或多偏僻無人之地,他們都願意冒險尋求。「至於地,能出糧食,地內好像被火翻起來。」(v.5)這句是指古時採礦石的方法。古時的人會到礦層鑿洞再用火燒至高溫,然後再用水使其冷卻,隨後寶石就會剝落。第6至10節的寶物中包括有藍寶石和金沙,它們都藏在荒僻之處,就連飛鳥、鷹,走獸都沒辦法找到,然而人卻有辦法找到,所以人對想要得到的東西會想盡辦法,還會突然變得很有智慧和勇氣。「他封閉水不得滴流,使隱藏的物顯露出來。」(v.11)雀鳥和走獸的觸角很感銳卻找不到,然而人無論難度有多高都有辦法找到,就算他們要花很大的工程也要把它們挖掘出來。寶物的價值在於稀少,越稀少越珍貴,越珍貴就越吸引人去尋求。約伯所講的智慧跟寶物一樣珍貴,然而人卻不認識它的珍貴更沒有人去尋求。約伯認為縱然提煉寶石過程很難,也不及找到智慧那麼難。人以為地上的智慧就代表一切,約伯則認為世上的智慧不算為智慧,唯有從神而來的智慧才是真智慧,神才是一切智慧的源頭。

二. 智慧以何價可買? (v.12-19)

在這幾節經文中間所提到的寶石、黃金、白銀、紅瑪瑙和水晶等都有它們的價值,在市場買賣中還有它們的價格,而智慧是極有價值但沒有價格。人只會視智慧為工具,想以智慧賺取更多的渠道而不是視為目標,但約伯看智慧是目標。而我們只想透過智慧獲得更多的財富,可是有財富沒有智慧,財富很快會被消耗,這樣並非真正的富足。擁有智慧不單可賺取財富,還可以賺取其他非錢財物質的東西。「深淵說:不在我內;滄海說:不在我中。」(v.14)約伯所說的智慧是在世上找不到,也超出人們能理解。智慧不存在深淵,在滄海裡也找不著。第15至19節,任何的金、銀、寶石和瑪瑙等把它們加在一起都不能換取智慧,所以智慧是無價的,用錢是買不到。約伯在那一刻最渴望就是了解人生奧秘的智慧,他不明白為什麼敬畏神的人也遇見苦難。約伯認為人既然都不知道智慧真正的價值,所以不可能在世界或人身上找著智慧。如果不尋求神,無論人有多少淵博的學識、豐富的人生閱歷,或豐厚的財富,都不能擁有智慧。

三. 神就是智慧的源頭 (v.20-28)

第12節「智慧有何處可尋?」和第20節「智慧從何處來呢?」分別在於第12節是人主動去尋找智慧,而第20節是人被動等待智慧。人不覺得智慧珍貴,寧願花上自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去賺取財寶也不尋找智慧,所以約伯在12節說無論如何尋找都找不著。第20節是一切的智慧都是從神而來,所以要等候神向人揭示智慧。「神明白智慧的道路,曉得智慧的所在。」(v.23)所有智慧的所在、管理和策劃都是來自神,所有受造物的意義都惟有神知道。雖然人可以找到連飛烏走獸都找不到的寶物,但只有神鑒察直到地極,遍觀普天之下。「他對人說: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v.28)約伯直接具體講出敬畏主就是智慧,遠離惡便是聰明。約伯是敬畏主遠離惡的人,所以他理應有智慧和聰明,然而他也在尋找智慧。智慧在此處是個動詞,所以智慧是行動,不是一個思考,它的動作就是敬畏主和遠離惡。這兩個動作顯明我們的智慧,意思是憑我們每天面對日常生活的決定是否往這兩個方向去做選擇,所做的決定是敬畏主和遠離惡就是智慧和聰明,否則我們作決定的目的都是為賺豐厚金錢,這樣仍不是智慧。

神賜人有智慧是要人分別善惡,從而擇善棄惡,不是要人用分別善惡的眼光去判斷別人。約伯影射他的三位朋友自以為有智慧,其實他們是愚拙的。愚掘的人就是自以為有智慧,覺得自己不需要智慧,以自己為神定約伯為有罪。領受智慧的起點是由承認自己缺乏智慧開始,並且要承認神是智慧的源頭。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