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約伯記34章

智慧人當反省

三位朋友與約伯的辯論已結束,今章第四位朋友以利戶已出場,以利戶說完話後便到神出場。以利戶比約伯和另外三個朋友年輕,也很有智慧。因著他受不住三個朋友與約伯之間的幾輪辯論,但因著尊重長者,因此忍到現在才說話。即使以利戶對神也十分有認識,甚至比另外那三位朋友好,但因著他沒有看到第1、2章的場境,因此也在限制中,也無法全面解釋約伯的境況。以利戶聽完他們之前的討論後,認為自己有更好的理論來解釋約伯的遭遇,並且覺得那三位朋友都不能讓約伯服下來,但認為自己可講通約伯,但其實他也不能掌握全面的境況,因此也有一個限制和偏差在他的論說和對約伯的看法中。「約伯啊,你當側耳聽我的話,不要作聲,等我講說。你若有話說,就可以回答我;你只管說,因我願以你為是。」(伯33:31-32)上一章以利戶邀請約伯去聽他說的,並且願和約伯對話,而非像另外三個朋友一味地定他罪。「若不然,你就聽我說;你不要作聲,我便將智慧教訓你。」(伯33:33)以利戶覺得自己很有智慧,能看得明他們四個人都看不明白的狀況。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比別人有智慧,要更多地反思。我們未必覺得自己是一個智慧人,但總是會遇見一些場境覺得自己比別人看得更清楚,更有經驗,覺得自己有更好的看法和意見能給予別人,在這時刻我們都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智慧,因此智慧人當反省。

一. 主觀會影響聽的能力 (v.1-9)

「以利戶又說:你們智慧人要聽我的話;有知識的人要留心聽我說。」(v.1-2)以利戶不住重覆要人聽他的話,因他覺得自己很有智慧。「約伯曾說:我是公義,神奪去我的理;」(v.5)以利戶聽了約伯曾說的話來斷定約伯,作一個結論,就是「他與作孽的結伴,和惡人同行。」(v.8)以利戶誤解了約,雖然他有留心聽約伯和三個朋友的話,但他聽了卻因著有主觀的想法,以致他的解讀有偏差,原來主觀會影響我們聽的能力。「他說:人以神為樂,總是無益。」(v.9)以利戶居然這樣來結論約伯所說的話,約伯可能之前曾回應三位朋友說惡人會有惡報,但眼看惡人現況還很好,以利戶便解讀約伯的意思就是人敬畏神是沒有益處的,其實約伯並沒有這樣的意思。我們可能也曾試過別人誤解了自己的意思,為甚麼會這樣呢? 因為在我們裏面會有一個系統,所聽的會自動對號入座到自己的主觀想法裏。例如覺得上司一直是針對自己的,因此無論上司說甚麼,都會自動對號入座他就是在針對自己,但可能其他同事並不會有這樣的解讀,因為在其他同事身上並沒有這主觀想法。同一句話,可能我們與別人的解讀並不一樣,因為主觀會影響我們聽的能力。因此以利戶裏面有一個主觀想法,就是認為約伯是有問題的,因此他解讀約伯一切所說的都是歪的。我們要謹慎,有時候都以為自己很懂得聆聽。例如夫妻之間為甚麼常常爭吵,是因著各自裏面都有自己的主觀。因此我們都會教夫妻要「ABC」,就是別人說了A,另一方要回應B(回應對方的意思是否如此),然後再等對方回應C(是或不是),如果是就代表理解對。沒有人理會約伯的意思是甚麼,大家都以自己的主觀認定約伯的意思,這也是我們每一個的盲點。特別很有主見的人,最容易犯這種錯,很快便為別人所說的話下結論。我們要小心,不要覺得自己一定懂得聽。有時候我們真的很容易誤解了別人,主觀地認定別人就是自己所想的這樣,並不會與人溝通去了解別人真正的意思。我們也要問一下自己,當我們遇見一些事或一個人,是傾向正面還是負面的解讀呢? 這些就是我們的主觀系統,會影響我們的接收能力,也會影響我們解讀一件事或一個人。例如當一個人在晨禱時打呵欠,我們第一感覺會覺得他一定是因著晚上打電動以致沒睡覺,還是覺得他一定是家裏有要事要處理才以致沒睡好呢? 如果我們一直主觀認為那個人是沒有自制能力的,便會自動對他有一個解讀。不單只是伯約那三個朋友和以利戶,原來我們都傾向看人或事都負面。

二. 知神的公義仍不夠 (v.10-30)

以利戶在這一大段都在說神的公義、公平,他的確說得很對,神的確正如他所說是不可能作惡的。「所以,你們明理的人要聽我的話。神斷不致行惡;全能者斷不致作孽。」(v.10)以利戶不住重覆要別人聽他說,可能這正是年青人心裏的吶喊,很想自己的聲音被聽見。「神必不作惡;全能者也不偏離公平。誰派他治理地,安定全世界呢?他若專心為己,將靈和氣收歸自己,凡有血氣的就必一同死亡;世人必仍歸塵土。」(v.12-15)神不是作惡,是公義的,祂並不自私,如果祂為自己,那並不用管人,讓人死掉便可以,但神並沒有這樣做。神以祂的公義治理全地,祂不會偏心,不會為自己,祂待每一個人都一樣。不明白為甚麼以利戶可以說出神這些公義的屬性,但卻不明白神的慈愛,如果神真的只有公義,人人都得罪祂,那人一早就死光了。但神容許人仍在地上,並不是只因著神有公義,而是神對人也有慈愛和憐憫,因此我們只明白神的公義是不夠的。以利戶很知道神的公義,因此他覺得約伯的論說在表達神不公平、不公義,神對待他這案件處理不公,所以以利戶用很大的篇幅來向約伯說神是公義的,神並不會弄錯。「你若明理,就當聽我的話,留心聽我言語的聲音。」(v.16)可能因著以利戶年輕,面對這四位長者擔心人微言輕,因此不住叫他們留心聽自己的言語。神絕對不會偏待人,以利戶表達即使是對君王、王子,神也不會徇情面,神就是這公平、公義的。「難道恨惡公平的可以掌權嗎?那有公義的、有大能的,豈可定他有罪嗎?」(v.17)以利戶覺得約伯在說神不對,覺得約伯在定神的罪,因此他要為神平反,如果神不公平怎能掌權? 但神就是以公義治理世界,以利戶不住要捍衛神的公義。「神注目觀看人的道路,看明人的腳步。沒有黑暗、陰翳能給作孽的藏身。」(v.21-22)神無所不知,因此人不能犯錯而藏身。以利戶回應約伯說很想來到神面前像有一個開法庭的機會,想要證明自己的清白,但以利戶回應說神審判人並不用開庭,也不需要拿甚麼證據,因為神無所不知,祂可以決定如何審判,不像地上的人因著因並不能知道全部,需要有證人去辯解,「神審判人,不必使人到他面前再三鑒察。」(v.23)以利戶表達神是全知的,祂的判斷是公義的,不會出任何差錯,因此他對約伯說不需要向神傾吐甚麼,不需要再問神甚麼,因為神的作法是絕對正確的。「他使人安靜,誰能擾亂(或譯:定罪)呢?他掩面,誰能見他呢?無論待一國或一人都是如此─」(v.29)神無論待一個國或一個人都是如此。神的絕對公義、無所不知、超越性、不偏待人,以利戶都看得很清楚,他對神的敬畏是很足夠的。但知道神的公義仍不夠,因為神是有很多面的。正如神有很多名字,每一個名字也只是顯明神的一個屬性,神是我們知道不完的。例如我們知道耶和華以勒,是供應我們的神,但我們也要知道神要人負自己的責任,並不是一味地在等神的供應;我們知道神是慈愛的,但並不代表我們可以一直犯罪,神都會一直包容。很多時候我們對神的看法都有偏差,不夠全面。因此我們不要以為自己認識神很多年了,讀聖經很多遍了,便覺得對神已認識透,神的「大」是我們窮一生也知不透。因此我們要謙卑承認自己對神認識不透,要繼續謙卑地追求神,千萬不要停下來。如果我們以為夠了,停下來了,便會後退,便會遠離神,離開神的約。我們要有一顆謙卑的心,不住承認自己對神的認識不夠,這會成為我們的動力,讓自己不住地追求神。

三. 智慧要放在生命樹下 (v.31-37)

謙卑才是真的智慧,因為真實有智慧的人會謙卑,知道自己不會一定聽得準和明白,並且不會覺得自己能全然掌握神是怎樣的一位神。智慧人要謙卑,要將智慧放對地方,要放在生命樹下。如果將智慧放在分別善惡樹下,最後便會像以利戶一樣,對人很刻簿。「有誰對神說:我受了責罰,不再犯罪;我所看不明的,求你指教我;我若作了孽,必不再作?」(v.31-32)以利戶就是很想約伯這樣向神謙卑求指教。這幾句不是不好,我們真的也要常來到神面前求神這樣指教我們,但如果我們是站在分別善惡樹下去要求別人這樣做便不太好。「他施行報應,豈要隨你的心願、叫你推辭不受嗎?選定的是你,不是我。你所知道的只管說吧!」(v.33)以利戶覺得神要報應,你可以說不嗎? 即他也覺得約伯的受苦是神的報應,這並不能說不,因此勸約伯不如來到神面前承認自己犯罪,求神指教自己。以利戶雖然比其他三個朋友的定罪來得好,但他這智慧也只是有限的智慧,只是在自己的主觀下、對神的片面認識下發出的智慧。「明理的人和聽我話的智慧人必對我說:約伯說話沒有知識,言語中毫無智慧。」(v.34-35)以利戶說明理的人必認同他的智慧,就是說約伯沒有知識和智慧。其實約伯是一個智慧人,他對神有足夠的知識。以利戶將他的智慧放在分別善惡樹下時,就等於其他人就沒有智慧,因為分別善惡樹是論對錯。因此智慧要放在生命樹下,要謙卑。唯有謙卑的人才能聽得見別人,才能承認面對很多處境自己並不能解透,也不會審斷別人是沒知識和智慧。「願約伯被試驗到底,因他回答像惡人一樣。」(v.36)以利戶願約伯被試驗到底,其實約伯已被試驗到很慘,但他覺得還不夠,因為覺得約伯的回應像惡人一樣。如果智慧沒放在生命樹下,我們會看錯別人,「他在罪上又加悖逆;在我們中間拍手,用許多言語輕慢 神。」(v.37)約伯並不是這樣的人。約伯的三個朋友和以利戶都是有智慧的人,但為何四個人都看錯約伯呢? 因為他們的智慧放錯地方,放了在分別善惡樹下。我們的智慧要放在生命樹下,要對準生命樹,要有謙卑、憐憫和包容,要願意溝通而非覺得自己知透一切。

我們會否像以利戶一樣常覺得自己很有智慧,一方面很有自信,但另一方面又很自卑,怕別人不聽自己,因此不住叫別聽自己呢? 一個真實的智慧人是不會這麼在乎別人有沒有看重自己,因為智慧和謙卑是一起的,我們要有在謙卑裏的智慧。世界上有很多種智慧,縱然我們覺得自己的知識超越很多人,但如果我們沒有謙卑,都不是屬神的智慧,因此智慧人當反省。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