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詩篇44篇

祢的慈愛必救贖我們

本詩篇是以色列的團體哀歌,百姓的領袖代表全民在戰爭失敗中求告神。寫作背景不能確定,但從以色列的歷史來看,他們的戰敗都是因為君王、百姓離棄神、拜偶像。詩篇中詩人求告神,因著神的慈愛,求神再次拯救他們。

一、 終日因神誇耀來稱謝 (v.1-8)

『(可拉後裔的訓誨詩,交與伶長。)神啊,你在古時,我們列祖的日子所行的事,我們親耳聽見了;我們的列祖也給我們述說過。你曾用手趕出外邦人,卻栽培了我們列祖;你苦待列邦,卻叫我們列祖發達。』(v.1-2) 在經文的開頭詩人追思過去神怎樣率領列祖得勝,趕出外邦人,栽培祂的百姓,苦待列邦,卻叫神的百姓發達。『趕走外邦人』說的是對迦南地(應許之地)的征服,這在約書亞記中有記載,神將這塊地賜給了以色列人,他們應該進入迦南地,趕走所有邪惡和反對神的人。神吩咐以色列人定居在這塊地上,並且見證神的權柄和慈愛。四面受敵,使詩人想起神為百姓所做的一切,並因此提高了勇氣。當我們受到攻擊的時候,我們對神要有同樣的信心。『因為他們不是靠自己的刀劍得地土,也不是靠自己的膀臂得勝,乃是靠你的右手、你的膀臂,和你臉上的亮光,因為你喜悅他們』(v.3) 詩人回想以色列之所以得勝,是因神大能的幫助。神的百姓要得著復興,就要謙卑下來,不再靠自己、不再靠偶像,而是回轉向神,承認一切得勝都是出於神。人若回轉向神,神就會回轉向人。『因為,我必不靠我的弓;我的刀也不能使我得勝。』(v.6) 我們不能靠自己做甚麼,我們能夠得勝是靠著神,在教會中我們小組長能夠帶領人信耶穌,不是我們能夠做甚麼,是神的幫助。當神感動我們去傳福音去牧養,我們順服去做,神就賜福給我們。

二、 如今被神丟棄的苦況 (v.9-16)

『但如今你丟棄了我們,使我們受辱,不和我們的軍兵同去。你使我們向敵人轉身退後;那恨我們的人任意搶奪。』(v.9-10) 以色列百姓儘管對神有信心,且順服,還是被敵方擊敗,詩人不能明白神為甚麼讓這樣的事發生,詩人質問神為何丟棄他們?使百姓受辱,神的同在離開他們,沒有與他們一同作戰。百姓陷在戰敗的困境中,其實神從來不會「丟棄」祂的百姓,只有祂的百姓離棄神。當神的百姓以神為王的時候,「耶和華——你的神和你同去。祂必不撇下你,也不丟棄你」。(申31:6) 當神的百姓離棄神的時候,即使把約櫃抬到戰場,神也不與他們「同去」(撒上4章),卻「必使你敗在仇敵面前,你從一條路去攻擊他們,必從七條路逃跑」(申28:25)。不是神使百姓受辱,而是百姓因離棄神而自取其辱,使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受了褻瀆。『你賣了你的子民也不賺利,所得的價值並不加添你的資財。你使我們受鄰國的羞辱,被四圍的人嗤笑譏刺。』(v.12-13) 「祢賣了祢的子民也不賺利」,意思是對神沒有什麼益處。但實際上,神忍受自己的名蒙羞,是為了人的益處。

三、 因這約,祢鑒察幫助我 (v.17-26)

1. 不明為何遭災 (v.17-22)
『這都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卻沒有忘記你,也沒有違背你的約。我們的心沒有退後;我們的腳也沒有偏離你的路。』(v.17-18) 詩人說這些事臨到我們身上,我們卻沒有忘記祢,也沒有違背祢的約。這約乃是指神與以色列百姓所立的約,神對他們說,我要作你們的神,你們要作我的子民。雖然在過程中,神容許仇敵淩辱他們,並且容許他們落入仇敵的手中,但是這約卻永不改變,神要繼續持守這約,並且保守以色列的百姓。『倘若我們忘了神的名,或向別神舉手,神豈不鑒察這事嗎?因為他曉得人心裡的隱祕。』(v.20-21) 詩人覺得如果他們有做的,神是鑒察人心肺腑的,因為祂必知道。詩人在神面前說明他們沒有忘記神的名,他們自覺沒有得罪神,沒有毀約,沒有敬拜別神,但為何還會遇到災難,讓軍隊在矌野被打敗。以色列百姓在歷史中,他們遭遇了許多苦難,可能他們得罪神自己還不知道。很多時候,我們會自我感覺良好,感覺自己已做得很好,求主幫助我們能看到自己的軟弱,我們需要在神面前謙卑。在經文最後的部分,詩人改變了態度謙卑向神呼求。

2. 謙卑向神呼求 (v.23-26)
經文描述詩人他不相信神離開自己,神仍然在掌權,因此詩人向神發出三個呼求:

i. 求你睡醒
我們在難處中也常常忍不住呼求「主啊,求祢睡醒,為何盡睡呢」,其實神按著自己的時間和方式做事,不會早也不會遲。

ii. 求你興起
『求你興起,不要永遠丟棄我們!』(v.23b) 詩人相信神只是暫時丟棄他們,求神不要永遠丟棄他們,我們在難處中所當做的,就是保守自己的心,耐性等候神、專一仰望神。

iii. 求你起來幫助我們
『我們的性命伏於塵土;我們的肚腹緊貼地面。求你起來幫助我們!憑你的慈愛救贖我們!』(v.25-26) 詩人求神,憑著祂的慈愛救贖百姓,「性命伏於塵土、肚腹緊貼地面」(v.25) 比喻瀕臨死亡,在神面前五體投地極其謙卑。『慈愛』原文是「履約的忠誠、慈愛」,詩人強調神慈愛良善的性情,百姓雖然不知道自己有什麼罪,但也不敢憑著神的公義來呼求神,更不敢靠著自己的功德理直氣壯地要求説明,而是單單根據神的應許來呼求祂守約施慈愛。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