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希伯來書6章

竭力進入成熟

上一章講耶穌基督是照麥基洗德的等次作祭司,作者發覺無法再說下去,因為他們無法接收,仍然在吃奶嬰孩階段。從上一章的第11節至今章是整卷書信第三次插入的警告,這也很提醒我們,我們不單是聽和看,也需要有很多省察,如果我們不能省察我們的生命,其實會攔阻我們去聽見神的話。當時作者給出警告是希望當時的人聽見便知道自己的問題,這些問題會攔阻他們前進,甚至會讓他們失落神的祝福。我們也要反思我們是否是被警告的那人,如果我們不醒覺,無論看多少次這書卷也沒有用。如果當時的看這書信的信徒不接受警告,他們聽多少基督的真理也沒有用,仍然會決定重返猶太教,便失落了神的祝福。今天我們要打開耳朵去聽,今章接續上一章繼續講竭力進入成熟,不要再作一個吃奶的嬰孩,要長大成熟。

一. 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 (v.1-3)

『所以,我們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不必再立根基,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難日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v.1) “完全”的意思是成熟,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即離開有關基督開端的道理,因為當時的人仍然要留在舊約的傳統中。其實舊約是喻表和啟示耶穌基督,因此現在耶穌已經來了,便要離開這開端繼續進深,不必再立根基,不是說離棄這根基,是指不要再停留在這些根基的階段上。『就如那懊悔死行、信靠神、難日各樣洗禮、按手之禮、死人復活,以及永遠審判各等教訓。』(v.1-2)即不是靠律法行為這些死行悔改,不要留在學習信靠神的根基上,這些是舊約常常說的;各樣洗禮是指猶太教裏各種潔淨的禮儀; “按手之禮”是指他們獻祭時要按首在祭物上,代表將自己的罪孽轉移在這些祭物上。在猶太教上這些傳統、規則、禮儀都是初階,因為舊約是指向基督的,像是一個啟蒙的階梯來讓我們認識耶穌。現在耶穌已經來到了,當我們知道祂就是舊約所指的,就是舊約啟示的完滿時,我們沒理由向後退。今天我們不會重回猶太教,但我們會否留在初信的層面、在開端的階段呢? 例如會否仍不住地被提醒要讀經、禱告、將主權交給神等,這些是我們初信班已經學的。但我們會否仍在初階階段? 有時我們不能前進是因為 “我”很大,自己要作主。如果我們不再是“我”作主,我們退下來讓神作主,我們做不到的事,但神絕對能做到。我們要離開這些階段,要竭力進入成熟,在真理上要進深。

二. 若離棄真理,必被廢棄 (v.4-8)

『論到那些已經蒙了光照、嘗過天恩的滋味、又於聖靈有分,並嘗過神善道的滋味、覺悟來世權能的人』(v.4-5)這些是有經歷神的人,真理對他們來不只是文字,他們真的經歷了神的作為和光照,他們曾品嘗善道的滋味,曾看見過神的作為,是有感覺、有經歷的人。『若是離棄道理,就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了。因為他們把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明明地羞辱他。』(v.6) 但如果這些人離棄道理,要重回猶太教,不再信耶穌是彌賽亞,這些人不能叫他們重新懊悔,因為他們所做的等於將神的兒子重釘十字架,代表耶穌完成的救贖,被釘在十字架上,他們覺得是無效的。我們也要謹慎,我們知道耶穌是真的,我們在耶穌裏都有經歷,但不要到一個地步覺得耶穌不是真的。有很多信了耶穌的人都離棄救恩,不再相信耶穌的救贖,是很可惜的事,『就如一塊田地,吃過屢次下的雨水,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就從神得福;若長荊棘和蒺藜,必被廢棄,近於咒詛,結局就是焚燒。』(v.7-8)這就像一塊田,領受過光照,嘗過天恩,又於聖靈有分,嘗過善道,即不住地有雨水滋潤他,他的生命是有領受,從神裏是有得著的,是應該能生長菜蔬,合乎耕種的人用,應該能結出生命的果子,從神得福;相反,如果不是因著沒有雨水,其實得著了很多反而不是長菜蔬而是長荊棘和蒺藜,這些人必被廢棄,即在神眼中沒有價值,是被拒絕的意思。 “近於咒詛” 即在咒詛下面,生命在咒詛下面,結局就是焚燒,因為荊棘和蒺藜只能拿來燒。因此我們要得著提醒,我們的生命已領受很多的恩典,我們長出甚麼給神呢? 例如我們已蒙饒恕,但如我們再長出不饒恕就等於是長荊棘和蒺藜;如我們已蒙神的愛和接納,但我們卻對別人追討與控告,這些便是長荊棘和蒺藜。不是因為神沒有給予我們愛,而是神給予了我們愛,但我們仍不肯去愛,仍長出苦毒。因此我們要思想,我們全都蒙了光照,嘗到天恩的滋味,於聖靈有份,嘗過神善道的滋味,但我們是一塊甚麼田呢? 我們的生命是長甚麼? 是否能合乎神用呢? 我們要長菜蔬,為神給好的果子,我們要不住地得著提醒,不要長荊棘和蒺藜,否則結局就是焚燒。

三. 持定擺在前頭的指望 (v.9-20)

『藉這兩件不更改的事,神決不能說謊,好叫我們這逃往避難所、持定擺在我們前頭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勵。』(v.9) “持定”的意思是抓住不放,“指望”的意思是盼望,在我們的前面是有盼望,我們要抓住它。『親愛的弟兄們,我們雖是這樣說,卻深信你們的行為強過這些,而且近乎得救。』(v.9)作者鼓勵他們,說他們未至被廢棄,因為他們還未作決定,只是在被動搖的階段,因此他們是靠近得救那邊,鼓勵他們要持續下去。『因為神並非不公義,竟忘記你們所做的工和你們為他名所顯的愛心,就是先前伺候聖徒,如今還是伺候。』(v.10)雖然他們現在是艱難,受逼迫,但不代表神忘記他們,神並非不公義,神是記得他們所做的一切。『我們願你們各人都顯出這樣的殷勤,使你們有滿足的指望,一直到底。』(v.11)因此作者鼓勵他們要繼續殷勤到底,來抓住這指望。

1. 憑信心和忍耐﹕『並且不懈怠,總要效法那些憑信心和忍耐承受應許的人。』(v.12)指望在前頭,我們怎樣堅持下去,怎樣能得著? 就是要憑信心和忍耐。過去已有很多人憑信心與忍耐去承受神透過耶穌基督所給的應許,耶穌基督就是應許。『當初神應許亞伯拉罕的時候,因為沒有比自己更大可以指著起誓的,就指著自己起誓,說:「論福,我必賜大福給你;論子孫,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這樣,亞伯拉罕既恆久忍耐,就得了所應許的。』(v.13-15)當年神給亞伯拉罕應許時,亞伯拉罕甚麼都沒有,他甚麼都看不見,但他憑著信心相信,忍耐等候,便得著應許。

2. 神決不說謊﹕我們能持定擺在前頭的指望是因為神決不說謊,祂說有就有。『人都是指著比自己大的起誓,並且以起誓為實據,了結各樣的爭論。照樣,神願意為那承受應許的人格外顯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為證。』(v.16-17)人會透過起誓來證明自己所說的是真的,都是指著比自己大的起誓,但神是最大的,祂不用起誓,但祂為著那承受應許的人格外顯明他的旨意是不更改的,就起誓為證。因此神當初指著自己起誓,不單是為亞伯拉罕,是為著每一個後來相信的人。『藉這兩件不更改的事,神決不能說謊,好叫我們這逃往避難所、持定擺在我們前頭指望的人可以大得勉勵。』(v.18)兩件不更改的事是指神的應許與神的起誓是不會改變的,因為神是決不說謊的,祂答應的事是一定發生,因此我們能繼續持定擺在我們前頭的指望。縱然可能現在還沒得著,我們也要相信,就像亞伯拉罕一樣。』

3. 有耶穌作先鋒﹕『我們有這指望,如同靈魂的錨,又堅固又牢靠,且通入幔內。』(v.19) “幔內”是指至聖所,耶穌先進去,也要領我們進入幔內。因此我們持定擺在前頭的指望並不是焦慮不安,懷疑是否會得著,我們是很督定地可以得著,因為我們只要憑信心和忍耐,效法先人的榜樣,相信耶穌決不能說謊,帶著我們前行。我們要一直地前進,竭力地跟隨神,進入成熟。如要跟隨神,生命一定要有變化,但這變化不是往後退,而是往前進。如果我們是合乎耕種用的田地,一定會從神得福,因此我們願意竭力地進入成熟,神一定會祝福我們。

 

■【內容經編輯組摘錄整理成文】